舍利子 是 能量的结晶 。
戒 定 慧 成就
修行人 “得道”,
不再胡思乱想 不再七搞八搞
可以安享生命的自在喜乐
不乱想乱搞 生命的能量 就不会耗散
久了 就汇聚 简单说就这样
南无阿弥陀佛
罕见珍贵:佛舍利子
(恭敬得福 轻慢得罪)
[梵sarīra;Buddhist relics]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
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
石,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实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
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
的氧化物.
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 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
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
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
及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
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
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
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
公历一八九八年,法国人 W. C. Pepp 氏在尼伯尔国南境 Piprava 地方考古之时,发现了一个大石柜,内藏石壶两个及其它若干对象,其中一个石壶收有球状形的骨灰若干,根据该壶所记的 Brahmi 文字所知,原来这些骨灰便是纪元前四八六年左右,在印度死去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的部份骨灰。根据佛教传说,他的骨灰当时被分作八份,分别由印度的八个大小国家建塔祭祀。
死人的骨灰,印度梵文称作 Sarira,原文意即遗骨灰,相当于英文的 Ashes。中国佛教徒以后将这个字音译成「舍利子」。但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释迦牟尼骨灰,所有的都不过是死去了的所谓高僧的骨灰而已。中国佛教教徒对这些骨灰,视同至宝,恭恭敬敬地建塔祭祀。
但是,在佛教的本家印度,自古起便通行火葬,佛教以后也承受了这个习惯。所以一当释迦死后,他的遗体也自然地被送进火葬场而烧成了灰。以后他的弟子们再仔细的检出其中若干骨灰,留作纪念。这也是一般印度民众所行的习惯,日本人到现在还用这种方法来处置死尸。
但是在中国的不少佛教徒由于受了「遗物崇拜」的影响,居然开始对和尚的遗骨灰(舍利子)发生了一种信仰,把这些东西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其中有一种神力存在着,能够有求必应。在宗教学上称此为「马拿」(Mana)崇拜,这个盛行于未开化的土民之中。
在中国,自从南宋起才由政府下令禁止民间火葬,而只让佛教继续举行这种印度的火葬习惯。慢慢地,在佛教中形成了一种风气,据说凡是所谓有名的高僧必能烧出粒粒的舍利子来,不然,这位已死去的名僧将会「身败名裂」的。
其实,只有中国的佛教徒才迷信于这些骨灰,邻国日本的一切和尚虽也都用火葬,但信徒们并不因他们的骨灰而感惊奇,也没有什么舍利子的信仰,因为日本普通人也都用的是火葬,他们也都有遗骨灰。和尚是人,他的骨灰和普通不信佛教人的骨灰在本质上并无分别之处,因此便不感希奇了。自南宋后,民间一律改为土葬,物以稀为贵,所以中国和尚的骨灰也便值钱了。因此我们可说,中国佛教徒的崇拜舍利子,是由于受了遗物崇拜的信仰影响,惟有佛教才火葬的物以稀为贵的思想而来的。如果中国人都是火葬,谁能敢下结论判断说,和尚和普通人的骨灰是有大分别的话?除非和尚不是人,是和人的构造不同的另一种存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