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简历,简介

关麟征(1905-1980) 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省户县人,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1938年8月与倭寇第九师团遭遇瑞昌苦战,东京广播称:皇军遭遇最为强劲之敌寇。关麟征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之“孙钢头”一时齐名。1939年,军功赫赫的关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为黄埔学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第一人,时年34岁。

抗战期间,关麟征因为忠实执行何应钦的命令,调任五十四军军长黄维,惹怒陈诚,就此关陈失和。关麟征某次讥讽陈诚说道:“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陈诚听后胃溃疡发作,吐血不止,此后虽经杜聿明居中调处,但是,关陈一直水火不容,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准备发表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而被陈诚抵消,关麟征在国民党失败之后,死活不去台湾,和陈诚有直接关系。

1945年云南一二一惨案,关麟征身为警备总司令,不能推辞责任,卸任离去。蒋介石兵败大陆,关麟征退居香港,深居简出。整日以临摹于右任书法和阅读《孙子兵法》为乐趣,顾孟余组织第三势力,拉拢关麟征,关不应,蒋介石多次邀请关麟征去台,关也不应。

1975年,蒋介石病故台湾,关麟征束装就道,前往台湾吊唁,经国多次挽留,关终不应。晚年,关麟征妹妹当选陕西省政协委员,去信转达中央的问候和请关麟征回国观光,关麟征应之。未几,1980年心脏病发作,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五岁,徐向前亲自发来唁电,内中称“同窗病故,哀悼不已。”

生平简述
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2营5连2排排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7团团长。
1928年7月,任11师31旅61团团长,后与师长陈诚闹翻离职。
1930年,任张治中教导2师2旅旅长。
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师师长。
1935年4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8月,升任52军军长。
1938年6月,升任32军团军团长。
1939年1月,升任3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5月,调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10月,升任15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3月,任陆军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官。
1945年,升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1945年10月,调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同年12月因昆明一二一惨案被撤职。
1946年任,中央军校教育长。
1947年10月,任黄埔军校校长,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任校长,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期间三任校长之一,同时是第一位就任校长的黄埔生。
1948年8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1949年8月25日任,陆军总司令。
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并未前往台湾;盖关麟征认为台湾乃是时任台湾省主席陈诚之地盘,故不愿赴台。不过在该年关曾以军校校长的身份前往凤山视察孙立人办理的第四军官训练班。国民政府撤台后,曾多次电邀渠赴台,均被谢绝。 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湾后,关曾赴台吊唁。
=====================
关麟征(1905.4.18~1980.8.1),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户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1935.10),爱国将领,军事家。
关麟征出身于户县真花碹村的农民家庭,父亲关树铭,母亲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夫人徐孝仁,育有二子四女。
幼年时,关麟征在本村接受启蒙教育,九岁时转到临村苍溪小学念书,接受新式教育。顽皮捣蛋,而且爱打抱不平,常被打手心,但作文很好。毕业时,成绩第一,但因不守规矩,被降为第二。老师的评价是“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
小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中学期间,家中变故,负债累累,因而辍学。
1924年初,关麟征的朋友说于佑任在为国民党的军官学校招生,而且已经弄到了一张胡景翼签发的署名邓毓敏和吴麟征的护照,问关麟征是否愿意顶替吴麟征去投考(吴不愿意去了)。
关麟征回家说明情况,带着父亲卖牲口的二十五块银圆,从西安启程到上海,投奔于佑任。得到于佑任的介绍信,关麟征南下广州。
他们4月到达广州,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关麟征被分在步兵科第三队,并参加了国民党。同年12月,他们毕业。
东征讨伐陈炯明时,关麟征在何应钦任团长的教导一团二营五连任少尉排长。反攻淡水时,关麟征左  盖骨受伤,医生建议把左腿锯掉,廖仲凯极力反对,才保住了关麟征的左腿。
这年底到次年初,关麟征在黄埔军校先后任总教官严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务,并加入了孙文学会。
1926年国民党建立宪兵团,杭毅任第一任宪兵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并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时,杭毅赴南京受训,关麟征代理宪兵团长。
1927年,关麟征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
1928年,关麟征任南京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不久,又调任十六师六十一团团长。师参谋长罗卓英想联合李默庵、肖乾、关麟征等撵走师长曹万顺,推举副师长陈诚担任师长,关麟征对罗说“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可能比草还坏”。事后,罗将这些告诉了陈诚,自此关陈结下了梁子。嗣后,关麟征又调任第二旅旅长。
1929年,关麟征调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详细介绍
  1905年4月18日,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碹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父亲关树铭,生母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夫人徐孝仁女士,温厚贤淑,是位贤内助。他有二子四女,教养良好,学有专长,多从事科技工作。
         
    关麟征幼年在本村受启蒙教育,九岁转到邻村苍溪小学念书,接受新式教育。他顽皮捣蛋,又爱打抱不平,经常被老师打手心。到了高年级成绩较好,作文尤佳。毕业时,他考试成绩第一,但因不守校规,降为第二。校长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老师问他将来的志愿,当时他见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威风,故答:“我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小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西安举办了讲武堂,他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看见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心中十分羡慕。可是他没有背景,不得其门而入,只有望堂兴叹而已。

    在中学念书期间,他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因此,中途辍学,决心弃文学武,投笔从戎。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组织国民党,开办一所军官学校,陕西乡党(即同乡)于右任正在上海替这个学校秘密招生。并说自己已经弄到一张胡景翼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lick to changeSecurity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