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烧机油的原因

 

现象和原因

烧机油的表现是行车时尾部排出蓝色的尾气,这表示过多的机油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在正常状态下,发动机燃烧时也会烧掉一部分机油,这些机油来自对缸体、活塞、气门润滑用的机油,不过量很少而已,这里所讨论的烧机油现象是作为故障,就是超过正常范围的烧机油现象。

烧机油一般来说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缸体,一部分是缸盖。

缸体烧机油也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缸筒磨损过大,一种是活塞磨损过大或活塞环失效。当缸筒磨损过大,在活塞上止点形成“台”时,还有缸筒磨损不均,行车锥型或椭圆时,被活塞环代上来的机油会存积并参与燃烧;当活塞磨损过大或活塞环长期使用后失去弹性时,密封不严,带上来过多的机油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也会形成烧机油。

缸盖烧机油是因为气门导管偏磨形成缝隙,机油漏进燃烧室和(或)气门油封老化,密封度下降导致机油延气门流入燃烧室。

在烧机油轻微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排气来大致判断故障部位:如果凉车着车时烧机油,多半是气门油封,如果热车烧机油则多半是活塞或活塞环。

当烧机油严重时,很难判断是缸体还是缸盖烧机油,必须拆散发动机检查,有时候还必须将活塞从缸筒中捅出来,用内径千分尺测量缸筒的圆度、锥度来判定。

解决方法

解决烧机油最根本的办法肯定是拆散修理,更换掉磨损部件,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一点,但耐久度和可靠性以及对车辆动力的恢复是有保障的。
至于使用添加剂,那只是临时的办法。如果不是想换车,不建议靠添加剂来解决。目前世面上流行的添加剂大概分几种(名称是我自己起的,明白意思就行,不是正规名称及分类):

1.润滑类:通过提高机油的润滑能力,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内耗来提升发动机动力。这种添加剂显然不适合烧机油的车辆。

2.熔铸类:通过软金属或其它特殊材料(比如早期的“特氟龙”)附着在摩擦表面代替原金属摩擦,一方面增强密封性,一方面保护原摩擦面金属。这类添加剂可以在烧机油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但因为其本身为颗粒状且随机油流动,容易堵塞油路及虑芯,引起更大的故障,另外,因其本身硬度小,随使用会逐渐损耗,更换机油时也会随机油排出,需要不断添加。

3.锻造类:通过发动机工作时内部的高温、高压将金属锻造在摩擦表面,形成新的摩擦面,增加原工件尺寸,增强密封,保护原摩擦面。这类添加剂目前市面比较少见,如果足量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次添加后短期甚至长期不必再添加。

2.和3.两种添加剂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烧机油的现象,但需要提醒的是添加剂都不能解决烧机油问题。首先:添加剂价格都不便宜,如果经常使用过不了多久就和修发动机的费用一样了,却不如修发动机可靠。其次:即使是锻造型添加剂,也只能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程度,并不会使金属的性能改善和恢复金属疲劳,比如活塞环,即使表面镀层有足够厚度,足以弥补磨损的部分,但并不能使其自身弹性恢复,没有弹性的活塞环就象没有弹性的皮筋一样是废物。其三:添加剂发挥作用多依赖高温和高压环境,在发动机内部能提供这样环境的也只有活塞部分,而曲轴、突轮轴等地方的压力和温度都不是很高,其它诸如气门导管、油封等位置要不就是压力够温度不够,要不就是温度够压力不够,添加剂的作用要打很大折扣。

因此我个人不主张靠添加剂来维持或整治烧机油,还是去修理比较好。当然,修理牵涉到选择价格合适的、技术过硬、零件货真价实的厂家,这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决定发动机在维修后使用里程的绝对因素。

如何预防

避免发动机烧机油总体来说就是使用合格的、合适的润滑油,并且定期更换。但需要主意的是各国车系发动机的设计理念不同:

日本车发动机,大部分是一次性设计,由于日本人的精明(也可以叫吝啬),发动机的很多零件在设计和制造上有很大不同,比如表面硬化处理,日本人只处理表面一层,让其很坚硬、耐磨,在设计寿命中几乎可以不出问题,可一旦表面硬化层磨掉,里边基本等于豆腐,更换又十分昂贵,日本车的设计理念就是一次性使用,用到完蛋就扔,不去修。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省材料,加快更新换代频率,与日本人的文化、国情和一贯作风相吻合,也是一种占领时常的策略。
而欧洲车,以德国车为例,在零件硬化方面还是沿用以前的粹火工艺,就是把工件全面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后放如需要的介质中降温,靠金属本身的收缩来提高硬度。当然,他们也采用更新的表面硬化处理,但相对来说用料更讲究一些,做工也更扎实一些。可以说欧洲车更趋向把性能和耐用作为卖点。

美国车在发动机上和欧洲、日本相比不是很在意,因为美国的文化关系,曾经的二战导致美国一越成为世界强国,当时普遍靠提高排量来增加动力,增加动力的目的是提高舒适性,而在耐久及能耗方面因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不很在意。所以美国车多宽大舒适。只是后来的石油危急和经济危急还有面临国外汽车业的竞争才不得不开始发展发动机技术。
因此,针对不同国家的车型,修理方面的费用和修理后的效果差异很大,有普遍意义和实用的建议也就是用好机油和定期更换了。另外,欧洲车、美国车普遍在密封和精密度方面不如日本车,所以平时要主意检查工作状况,到期需更换的部件一定要立刻更换,有细微瑕疵的部件有可能的情况下也要马上更换,往往一个小零件的损坏会导致其它重要零件报废。
 

 在进口汽车的使用中,有的行驶1~2万公里就开始冒蓝烟,烧机油,不但使机油消耗增大,而且使活塞、活塞环和气缸磨损加剧,并污染火花塞,使发动机运转不稳、功率明显下降。出现烧机油的直接原因是机油由活塞和气缸之间窜入燃烧室,以及经曲轴箱通风装置从化油器进气道吸入燃烧室。
                 
    (1)气缸、活塞、活塞环配合对气缸窜油的影响:目前,发动机的润滑都采用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相结合的方式,气抽壁采用飞溅润滑。在工作时,气缸壁、活塞环和活塞之间都布满了机油,当三者配合正常时,机油不会窜上去;当三者配合不正常时,气缸壁和活塞间的机油就会窜入燃烧室,这是引起窜油的主要原因。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后,活塞环径向宽度减小弹力减弱,开口间隙变大,密封和刮油作用变差。活塞环槽间隙增大,加强了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气缸和活塞的磨损加大了配合间隙,使间隙的机油增加,活塞上行时机油被刮进燃烧室。而窜油后容易产生积炭,加速气缸磨在损,造成恶性循环。
                 
    (2)活塞环卡死对窜油的影响:在修理中发现,因活塞环卡死而产生大量烧机油的现象较多。当活塞环卡死在环槽内时,活塞环失去弹性,密封变差,不但在活塞上行时带入燃烧室大量机油,而且活塞做功时大量的高压气体窜入曲轴箱,使曲轴箱内压力增高,飞溅的机油通过曲轴箱通风装置进入进气道。使机油和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当发现曲轴箱通风装置窜气严重和化油器内有机油时,多是活塞环卡死所致应及时排除。
                 
    (3)发动机保修质量对气抽窜油的影响:电动机的在修质量对气缸窜油影响较大。气缸的圆度、圆柱度误差及表面粗糙度过大,活塞环水按技术要求与活塞选配中活塞偏缸,气缸中心线与曲轴中心线垂直度超偏,都会产生窜油现象。在保养时,活塞积炭清除水干净,活塞环装反,环口未合理分布及环口间隙太大,都会同程度地加速气缸窜油。
                 
    (4)活塞环的质量对气缸窜油的影响:对新换活塞环行驶不久产生窜油的进口汽车发动机分解、检查发同,气缸油大部分是因活塞环质量原因造成。目前,进口的活塞环有很多质量较差,弹力不足,弹力持久性不好,不能很好适应气缸套的变形,这是目前进口汽车行驶不定期定里程后气缸窜油的主要原因。
                 
    (5)机油选用对气缸窜油的影响:机油的粘度影响到润滑油膜的厚度,机油粘度过大过小都会使润滑效能降低,加剧机件磨损,特别是机油过稀时,更易造成气缸窜油。机油变质或受汽油冲淡变稀,都会增加机油耗量。此外,机油加得太多,机油压力过高,曲轴逢通风不良,电动机温度过高,也会加剧气缸窜油。
 

      汽车烧机油可分为三种情况冷车烧机油、加速烧机油和任何情况下都烧机油。

  1、冷车时烧机油

  一般凉车烧机油是指早上第一次着车烧机油的情况。

  判断方法:

  在早晨第一次着车时,后排气管会有比较浓的蓝色烟雾排出。过一段时间蓝色烟雾消失,当天一般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前面的情况出现的时间很长了,有可能出现原地停车熄火时间较长时也会冒蓝烟)。第二天早晨又会有同样的问题发生,其他情况下没有蓝色烟雾产生。如果您的车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凉车烧机油。

  故障原因:

  由于气门油封长时间使用,导致气门油封老化并磨损严重,已经无法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发动机长时间不运转时,机油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气门油封流入气缸。在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的机油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会燃烧产生大量蓝色烟雾。

  2、加速时烧机油

  判断方法:

  在车辆行使时驾驶员猛踩油门时或原地着车猛踩油门时,从排气管排出大量蓝烟的情况,严重的在车辆行使时当驾驶员猛加油门后,驾驶员可以从排气管侧的反光镜中看见蓝色烟雾。

  故障原因:

  由于发动机活塞上的活塞环于气缸壁密封不严,在急加速时机油直接从曲轴箱蹿到了气缸内,导致烧机油。

  3、任何情况下都烧机油

  这种情况说明发动机已经磨损相当严重了,需要进行发动机大修,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lick to changeSecurity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