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介绍

俞平伯(1900~1990),现代诗人、散文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浙江德清人。1900年1月8日生。原名俞铭衡。1919年北京大学文科毕业后,曾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40年代后期,参加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五四"时期俞平伯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是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的成员。他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有诗集《冬夜》(1922)、《西还》(1924)、《忆》(1925)等,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刊物《诗》月刊。他的诗多为写景抒情之作,抒发对故乡山光水色的眷恋和对亲人挚友的思念,常常流露出一种孤寂闲愁情调。他很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的锤炼,能利用旧诗里的情境表达新意,融旧诗的音节入白话。写景抒情,清新婉曲,形式自由多样,但有时又过于自由松散。从20年代后期起俞平伯更多写作散文。他的散文受周作人的影响。结集有《燕知草》(1928)、《杂拌儿》(1928)、《杂拌儿之二》(1933)、《燕郊集》(1936)等。他喜欢"逢人说梦"(《燕知草》自序),追求一种浑然之感。他的抒情写景小品,多写杭州风物,古趣盎然,往往表现出一种朦胧落寞的情怀,缺乏蓬勃生机和时代气息。文笔含蓄委婉,有时又失之繁缛、晦涩。作者知识渊博,讲究趣味,有些虽是考据、序跋之作,也能夹叙夹议,情理交融,娓娓而谈,饶有风致。他的新诗未能完全摆脱旧诗的束缚,他的散文也有意追随明人小品。传统文学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是十分明显的。他的《红楼梦辩》(1923年初版,50年代初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1954年曾引起广泛的批评和讨论。在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尚有《读词偶得》、《清真词释》等著作。
  俞平伯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俞平伯(1900—1990年),名铭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出生书香门第。1915年入北平大学,毕业后曾在杭州一师、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五四”时他就开始创作新诗,后对《红楼梦》有深入研究。20年代就出版《红楼梦辨》一书。同时对词学也有创见,写有《读词偶得》。抗战期间,他留在北平沦陷区,婉拒伪北京大学教职。解放后,俞平伯任北大教授,后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俞平伯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五十年代末,选注《唐宋词选》。“文革”开始后,再次受到批判,1969年11月,俞平伯下放到河南息县的五七干校。1971年,回到北京。“文革”后他重又从事红学研究,出版专著数种。毛泽东称其是“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代表人物。”

毛泽东评点俞平伯

  驳俞平伯的两篇文章附上,请一阅。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他们起初写信给《文艺报》,请问可不可以批评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他们不得已写信给他们的母校——山东大学的老师,获得了支持,并在该校刊物《文史哲》上登出了他们的文章驳《红楼梦简论》。

  ……

  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52页—353页,见《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俞平伯小传

  1900年1月8日,俞平伯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平伯是他的字,原名叫铭衡。俞平伯出生时,其母梦有僧登门化缘,意是高僧转世,故给他起乳名僧宝。俞平伯祖籍是浙江省德清县。德清县俞氏自清末以来就是大姓,近代著名的士林人物俞樾、俞陛云就是俞平伯的先人。

  俞樾是俞平伯的曾祖父,字荫甫,他在苏州造了个园宅叫曲园,故号曲园。他30岁中进
士,后入翰林院为编修,35岁任河南学政。一次,他的上司曹登康把22名考生条子交给他,请他录取,俞樾却把这些条子投于火中,及发榜,22人无一录取。曹登康恨极了,上奏称俞樾出试题割裂圣贤语句,皇上大怒,马上给了他革职的处分。俞樾就这样丢了官回到家中,从此著书、讲学,终其一生。俞樾丢官后,携家南归,先应聘主讲于苏州紫阳书院,又应聘主讲于上海求志书院。他在苏州所造园宅“曲园”内,筑了个书斋,曾国藩因俞樾诗中有“花落春仍在”之句,曾为之题名为“春在堂”。他的书都是在这春在堂里完成的。从1868年起,俞樾又应浙江之聘来杭州主讲于诂经精舍,达31年之久,直到1899年他79岁时才辞去讲席。这诂经精舍是他的前辈、著名的汉学家阮元所创设,亦是江南很有名的书院。在这里,俞樾培养了许多学生,其中不乏很有成就的人,例如,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学生。俞樾不仅为国内文坛和学术界所推崇,而且声及重洋,名扬海外。

  俞陛云是俞平伯的父亲,俞樾之孙,字阶青,号乐静居士。因其父俞祖仁有病,故俞陛云出生后即跟随他的祖父母生活,由祖父亲自教育。光绪十年(1884年)俞陛云应县试考取秀才第一名。1885年9月赴浙江应乡试,俞陛云中举人第二名,称亚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俞陛云在戊戌科中进士后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进士赐探花及第,授编修。1902年,钦命俞陛云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于俞陛云不独长于经史,还以科贸见长,便由江苏巡抚保举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民国元年(1912年),俞陛云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由此全家移居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不愿出任敌伪工作,闭门以书、画自娱,保持民族气节。俞陛云幼承家学,受祖父俞樾的亲自指导,因此在文学、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尤其精于诗词,著有《小竹里馆吟草》、《蜀?诗记》、《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集有《乐静词》,叶遐庵编的《箧中词》,收有他的词作四首。

  俞平伯的母亲是杭州名门之女许之仙,通诗文。俞平伯出生时,曾祖父俞樾已80岁高龄了,他对这数代单传的曾孙疼爱逾常。俞平伯3岁时,虽然还不会写字,但喜欢用笔涂抹。俞老先生非常高兴,于是每天他就亲自用红朱笔写“上大人,孔乙己”等字,让他的曾孙用墨笔描红。老人有诗纪之,诗曰:“娇小曾孙爱如珍,怜他涂抹未停匀。晨窗日日磨丹砚,描纸亲书‘上大人’。”

  俞平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奠定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1915年他入苏州平江中学读书,同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1917年俞平伯17岁,家中为他办了婚事。新娘许宝驯,21岁,是平伯母亲许之仙的侄女,字长环(后改为莹环),晚年号耐圃,杭州人,能作诗、绘画,并善书法,还能弹琴、谱曲。结婚后夫妻感情深厚,无论欢乐与艰辛,一生相濡以沫。

  俞平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正值新

德清俞氏

  世居德清东门外南埭的乌山俞氏一族,从清乾隆年间到现在,文柄传承,学术绵亘,传为文苑佳话。俞樾(曲园),为道光进士,朴学大师,门生有章太炎、崔适等。著有《春在堂全集》。曲园孙俞陛云为清末探花。曾孙俞平伯,当代著名文学家。因对《红楼梦》的独到研究,被誉为一代红学大师。

德清东门外南埭的乌山 就是我家那边。。。。世代居住的地方。

windows 2008图片

open_img('attachments/200802/1530579622.png')

现在WINDOWS 2008 终于一步步进来了,这个可以说将是微软的又一次提升,如果VISTA不喜欢他的占用资源多的话,2008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他是一个服务器版,但是他日常使用用,也有很适合。

总的来说他没有像VISTA那样占用资源,但是又具有VISTA的视觉

如何windows2003删除隐藏帐号

1、使用regedt32打开高级注册表管理

   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AM]——[SAM]分支,为你当前使用的帐户(必须是Administrators组)添加“完全控制”权限。

   注意:如果你对SAM层权限运行不熟悉,千万别去修改上面的帐户的权限,而是要“添加”你当时使用的帐户的权限。(全部操作完要回来删除掉,否则有安全隐患。)

2、使用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AM]——[SAM]——[Domains]——[Account]——[Users],这里下面的数字和字母组合的子键是你计算机中所有用户帐户的SAM项。

   子分支[Names]下是用户名,每个对应上面的SAM项。

3、查找隐藏的帐户就比较两个用户名的SAM值完全一样的就说明其中一个是克隆帐户。你可以在这里删除其用户名。

   一般推荐分别导出用户名项和对应的SAM,然后找一个关键字分析比较。具体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自己看了。

4、目前有种系统级后门,可以在有管理员帐户登入的时候自动删除这里的克隆帐户值,等你退出了又自动恢复。遇到这种的情况,这里是查不出来的。一般这种后门都是高手搞的,免杀。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找专业安全人员处理。

另外: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中可以查看默认管理员和贵宾帐户,这里可以查出默认的guest是否被克隆了,如果这个帐户被克隆这里会显示出真正的克隆后的用户名。

俞曲园简介

俞曲园,名樾,字荫甫,号曲园。清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十二月初二出生于浙江德清东门外南埭村的鹊喜楼。俞曲园4岁时,因南埭村难以从师读书,便随母亲和哥哥到仁和临平去读书。也就在4岁那年,俞曲园开始跟母亲读《四书》。俞曲园10岁时,即就读于砚贻楼,那时每年给老师的束脩是3个银元,前后共读了5年。俞曲园一生中交学费上的学就这5年,也就是说,他的家长只为他付过15个银元的学费,而他的后半辈子却过的都是教书收学费的教书生涯。这5年的读书,为他一生的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俞曲园15岁时,俞鸿渐去常州新安汪家教书,他随父亲前往,在汪家的醉经书屋继续读书。常州东门外有老圃种的菊花极盛。一日正当九月花盛开,他随父赏菊,做了一首五言长歌即题为《兰陵菊花歌》。秋风秋雨兰陵城,绕城菊花如云平。花农担花入城卖,万家秋色肩头轻。……话久斜阳上城堞,拗花赠我连枝叶。归去不知满袖香,但惊飞满黄蝴蝶。

  15岁的少年俞曲园能写出这样老到的诗来,难怪老师会如此器重他。俞曲园16岁应县试,17岁始到杭州应乡试,直到24岁才得中举人。本来已名列第二,后因文章中略有纰漏,被改列第36名。旧时中举是件大事,也称进学,算是进入了仕途。次年,俞曲园即同俞林一同进京考会试,但均未考中。直到庚戌(1851年)春,他俩再度进京赶考,俞曲园中了第64名进士,这年他已30岁了。

  俞曲园考中以后,还要在保和殿复试,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曾国藩,考试的诗题是“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曲园试帖诗的头一句是“花落春仍在”,曾国藩大加赏识,认为咏落花而无衰瑟之意好,并与诸考官共商,决定列为第一。复试第一,俗称“复元”,当然不能与状元比,但也是十分荣耀的事。

  得到主考官曾国藩的如此赏识,在当时自是十分得意,因此俞曲园便自起室名曰春在堂。俞曲园考中进士后,即入翰林院。翰林院是储备人才的地方,无可外放,也可能一辈子储存在那里,当个白发老翰林。俞曲园运气还不错,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八月被任命为河南学政,这是皇帝亲自任命的,所以也算是钦差。官不大,却十分荣幸。这本是个好兆头,或许从此大展宏图,没想到,他却因出题倒了大霉。清代规定,出试题,必须从《四书》中择句为题,但《四书》中毕竟字句有限,出来出去,势必要重复,后来为了避免重复,允许出所谓“截搭题”,就是用某一章的末一句,连上下一章的头一句。这样有一个好处,即考生无法提前准备,因为两句内容不相干,论述起来也较难,从而出截搭题,已相当普遍。也因为两句不搭架,出题时就往往不假思索,俞曲园出的题是“君夫人,阳货欲”,他出此题当然无心,然而被人一捉摸,一告发,问题可就大了。“君夫人”是《论语·季氏》章末三字,“阳货欲”是《论语·阳货》的头三个字,内容当然不搭架,但有人一发遐想,告到西太后那里,可就了不得了。当时慈禧刚生了同治而被咸丰帝宠爱,有人告来自然要严加处理,从此俞曲园便被罢了官。

  世上总是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俞曲园从此做不成官了,晚清却出了个大学者。从此他埋头于学问,著书立说,写出了276卷的《春在堂全书》来。

永康俞氏

永康俞氏宗亲联谊会年会将于12月23日召开。会议将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布置、安排。
永康的俞氏联谊工作在俞国峰的领导下,堪称俞氏的楷模,每年都有工作重点和安排。《永康俞氏》从今年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了三期。联谊会班子结合永康实际情况,研究俞氏历史的发展的轨迹,发掘永康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把研究俞氏同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永康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硬盘大小计算方法

     很多人在硬盘买来之后看到都小于实际硬盘的大小都以为被JS给载了,到处说为什么我买的硬盘是比如160G的,怎么才140几G?这种情况确实很多存在,其实这事硬盘生产厂家是安装1G=1000m来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是1G=1024M,所以实际大小肯定要比硬盘所标的小,硬盘越大相差的损失的也就越大。

可以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比如一个160G硬盘的实际大小计算

160G÷1.024÷1.024÷1.024=149.0116119384765625

等待几秒,等待时间后出现内容的JS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answer = "这里是内容";
        setTimeout("showAns()",2000);
       
        function showAns () {
            document.write(answer);
        }

        </SCRIPT>

还有一个代码 也可以用的上,DZ注册协议那里的那个等待中提取出来的代码

<form name="bbrules" method="post" action=http://www.maqie.com>
<center>
<input class="button" type="submit" name="rulesubmit" value="正在加载下载地址,请耐心等待" style="height: 23px">
</center>
</form>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ecs = 9;
var wait = secs * 1000;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value = "正在加载下载地址,请耐心等待(" + secs + ")";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disabled = true;
for(i = 1; i <= secs; i++) {
        window.setTimeout("update(" + i + ")", i * 1000);
}
window.setTimeout("timer()", wait);
function update(num, value) {
        if(num == (wait/1000)) {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value = "正在加载下载地址,请耐心等待";
        } else {
                printnr = (wait / 1000) – num;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value = "正在加载下载地址,请耐心等待(" + printnr + ")";
        }
}
function timer() {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disabled = false;
        document.bbrules.rulesubmit.value = "地址加载完成,请点击进入下载";
}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