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元旦放假安排,及其他部分假日安排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二、春节:2月13日至19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20日(星期六)、21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公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节:6月14日至16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六)、13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9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9日(星期日)、25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mysql同步备份

[replyview]
在unix环境下在/etc//my.cnf 或者在mysql用户的home目录下面的my.cnf。
window环境中,如果c:根目录下有my.cnf文件则取该配置文件。当运行mysql的winmysqladmin.exe工具时候,该工具会把c:根目录下的my.cnf 命名为mycnf.bak。并在winnt目录下创建my.ini。mysql服务器启动时候会读该配置文件。所以可以把my.cnf中的内容拷贝到my.ini文件中,用my.ini文件作为mysql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unix/linux环境下,就修改/etc/mysql/my.cnf然后/usr/local/mysql/share/mysql/mysql server restart就可以了。
我的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redhat AS 3
mysql:mysql-4.0.17.
A ip:192.168.0.90
 B ip:192.168.0.99

A:设置
1.增加一个用户最为同步的用户帐号: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backup@’192.168.0.99′ IDENTIFIED BY ‘1234’

B:设置
1.增加一个用户最为同步的用户帐号: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backup@’192.168.0.90′ IDENTIFIED BY ‘1234’
说明:上面的all privileges在4.0版上应该为replication slave,也就是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在3.23上是file,也就是grant file on ……..但是我怕有别的麻烦,干脆权限全给好啦. 在进行如上设置之后,可以看出在192.168.37.189设定好并重启mysql以后,mysql会在数据目录(/var/lib/mysql)下生成一个master.info文件和relay-log.info,relay-log.index文件.如果要更改master服务器,则要删除掉这个文件,(即在更改了/etc/my.cnf中master相关信息)在my.cnf文件中重新配置,重新启动mysql,更改才会生效.

.主从模式:A->B
A为master
修改A mysql的my.ini文件。在mysqld配置项中加入下面配置:
server-id=1
log-bin
#设置需要记录log 可以设置log-bin=/var/mysqllog 设置日志文件的目录,
#其中mysqllog是日志文件的名称,mysql将建立不同扩展名,文件名为mysqllog的几个日志文件。
binlog-do-db=test #指定需要日志的数据库
这样,mysql会在数据目录放置test这个库的更新日志。等待备机来抓取

重起数据库服务。
用show master status 命令看日志情况。

B为slave
修改B mysql的my.ini文件。在mysqld配置项中加入下面配置:
server-id=2
master-host=192.168.0.90
master-user=backup #同步用户帐号
master-password=1234
master-port=3306
master-connect-retry=10 预设重试间隔10秒
replicate-do-db=test 告诉slave只做backup数据库的更新
log-bin
binlog-do-db=test
客户端会到服务器抓取test库的更新日志,来更新本地的test库

重起数据库
用show slave status看同步配置情况。
注意:由于设置了slave的配置信息,mysql在数据库目录下生成master.info
所以如有要修改相关slave的配置要先删除该文件。否则修改的配置不能生效。

 双机互备模式。
如果在A加入slave设置,在B加入master设置,则可以做B->A的同步。
在A的配置文件中 mysqld 配置项加入以下设置:

master-host=192.168.0.99
master-user=backup
master-password=1234
replicate-do-db=backup
master-connect-retry=10

在B的配置文件中 mysqld 配置项加入以下设置:
log-bin
binlog-do-db=backup
注意:当有错误产生时*.err日志文件。同步的线程退出,当纠正错误后要让同步机制进行工作,运行slave start
重起AB机器,则可以实现双向的热备。
对于故障诊断,我的方法是都在在slave上.那么slave上是如何工作的呢?
Slave上Mysql的Replication工作有两个线程,I/O thread和SQL thread,I/O 的作用是从master 3306端口上把它的binlog取过来(master在被修改了任何内容之后,就会把修改了什么写到自己的binlog等待slave更新),然后写到本地的relay-log,而SQL thread则是去读本地的relay-log,再把它转换成本Mysql所能理解的东西,于是同步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完成.决定I/O thread的是/var/lib/mysql/master.info,而决定SQL thread的是/var/lib/mysql/relay-log.info.
请注意,因为上边提到了binlog里的内容是改了什么东东,而不是改了以后是什么东东,所以在进行同步之前必须保证两个数据库是完全相同的,不然可能出错.打个比方来说.A机上有一个表里的元组为2,而操作是减一,则binlog只会记录减一这个操作,如果B机上没有,那么则无法得到同步,因为B机没有这个字段,就不知道减一是什么操作.

对于故障诊断,我的方法是都在slave(master/slave是相对的)的mysql(指客户端)里完成.
方法一:show slave status;
正确情况下应该同如下类似:
mysql> show slave status;
+————–+————-+————-+—————+——————– –+———————+———————-+—————+—————- ——-+——————+——————-+—————–+————— ——+————+————+————–+———————+———- ——-+
| Master_Host | Master_User | Master_Port | Connect_retry | Master_Log_File | Read_Master_Log_Pos | Relay_Log_File | Relay_Log_Pos | Relay_Master_Lo g_File | Slave_IO_Running | Slave_SQL_Running | Replicate_do_db | Replicate_igno re_db | Last_errno | Last_error | Skip_counter | Exec_master_log_pos | Relay_log _space |
+————–+————-+————-+—————+——————– –+———————+———————-+—————+—————- ——-+——————+——————-+—————–+————— ——+————+————+————–+———————+———- ——-+
| 192.168.0.90 | backup | 3306 | 10 | localserver1-bin.00 1 | 957 | server-relay-bin.005 | 613 | localserver1-bi n.001 | Yes | Yes | test | | 0 | | 0 | 957 | 613 |
+————–+————-+————-+—————+——————– –+———————+———————-+—————+—————- ——-+——————+——————-+—————–+————— ——+————+————+————–+———————+———- ——-+
1 row in set (0.00 sec)
上边的server1和Server是两台机器的主机名,所以真实情况应该有所分别,注意其中的YES|YES,这个是本地I/O线程及SQL线程的工作状态,要确
保都为YES,如果不是YES,请检查mysql是否正常运行.
方法二:show processlist;
如果正确,则应该如下所示:
mysql> show processlist;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1 | system user | | NULL | Connect | 2511 | Waiting for master to send event | NULL |
| 2 | system user | | NULL | Connect | 4294906139 | Has read all relay log; waiting for the I/O slave thread to update it | NULL |
| 3 | root | localhost | test | Query | 0 | NULL | show processlist |
| 4 | root | localhost | test | Sleep | 1478 | | NULL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注意同标记过的字符类似,则是正确的,错误情况下应该是这个样子:
mysql> show processlist;
+—-+————-+———–+——+———+——+——————————————————————–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 4 | system user | | NULL | Connect | 454 | Reconnecting after a failed master event read | NULL |
| 5 | system user | | NULL | Connect | 454 | Has read all relay log; waiting for the I/O slave thread to update it | NULL |
| 7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Query | 0 | NULL | show processlist |
+—-+————-+———–+——+———+——+——————————————————————–
—+——————+
3 rows in set (0.00 sec)
当然如果这里的Reconnecting只是错误的一种,有可能是connecting,则表示正在连接,那么请检查:
1 master上的mysql daemon是否正常运行
2 master与slave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 my.cnf是否配置正确
4 在修改配置后是否删除过master.info?(删掉以后会自动再生成一个,别担心删掉),因为如果不删掉的话,那么则还是使用原来的配置
5 修改配置后有没有重新启动mysql daemon,重新启动过程后必须证实mysql已经正常启动
6 master上给slave及slave给master上分配的replication用户权限是否正确,master的主机名和dns设置
7 当前状况两台数据库是否完全相同.
方法三:show master status;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
| File | Position | Binlog_do_db | Binlog_ignore_db |
+—————-+———-+————–+——————+
| Server1-bin.021 | 79 |test | |
+—————-+———-+————–+——————+
1 row in set (0.00 sec)
注意上边的这条,position不能为0,如果为0则表示有问题,请检查/etc/my.cnf中的server-id及是否打开log-bin
mysql> show processlist;
+—-+——–+———————+——+————-+——+———————————————————–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 1 | backup | 192.168.0.99:32996 | NULL | Binlog Dump | 284 | Has sent all binlog to slave; waiting for binlog to be
updated | NULL |
| 3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Query | 0 | NULL | show processlist |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如果master上不是这样,那么就应该是master的配置有问题啦.

方法四 查看错误日志
在 /usr/local/mysql/var下有个 localhost.err 文件,所有的错误都在其中被记录

 

 

 

 

      对于大容量的数据库来说。用户当然想每一个时刻都备份所有数据,保证数据库的备份完整性,以免以外情况下,丢失的原数据库内容时候可以做到完全备份,把损失减低到最小。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用直接把数据库或者表备份到一个文件,而且是每周一次或者是每天一次,当数据库或者是表非常大的时候,一次备份的时间就需要很长了,而且有时候也要人工操作。理想的方法当然是自动完成而且是不需要用户手工操作。下面介绍一个方法,实时备份(也叫增量备份)。

mysql4.0+版本和mysql5.0+版本操作有些不同。
1、对于mysql4.0+
   首先在C:盘的windows文件夹里面找到my.ini配置文件。
   里面的内容通常为如下:
#This File was made using the WinMySQLAdmin 1.4 Tool
#2007-4-11 15:17:00

#Uncomment or Add only the keys that you know how works.
#Read the MySQL Manual for instructions

[mysqld]
basedir=C:/mysql
#bind-address=192.168.1.5
datadir=C:/mysql/data
#language=C:/mysql/share/your language directory
#slow query log#=
#tmpdir#=
#port=3306
#set-variable=key_buffer=16M
log-update=f:\update
[WinMySQLadmin]
Server=C:/mysql/bin/mysqld-nt.exe
user=iouioupp(自定义的)
password=iouioupp(自定义的)

上面的配置文件说明了我的mysql数据库装在c:盘里面,接着我们只需要在[mysqld]项目下面增加一条语句就可以实现增量备份了。
#This File was made using the WinMySQLAdmin 1.4 Tool
#2007-4-11 15:17:00

#Uncomment or Add only the keys that you know how works.
#Read the MySQL Manual for instructions

[mysqld]
log-update=f:\update
basedir=C:/mysql
#bind-address=192.168.1.5
datadir=C:/mysql/data
#language=C:/mysql/share/your language directory
#slow query log#=
#tmpdir#=
#port=3306
#set-variable=key_buffer=16M
log-update=f:\update
[WinMySQLadmin]
Server=C:/mysql/bin/mysqld-nt.exe
user=iouioupp(自定义的)
password=iouioupp(自定义的)

请注意看紫红色的语句(它就是了)。
输入后,你可以重启电脑,或者启动任务管理器,把mysqld-nt终止进程。
前者重启电脑后会自动启动mysql服务器,后者需要你重新启动这个程序c:\mysql\bin\mysqladmin

然后,你就可以看到f:盘根目录下多了一个文件,名为update.00001,如果你一直使用着这个mysql服务器,那么这个文件就记录了mysql里面所有的数据库的表的变化(查询语句不包括)。

这种方法是最方便和最快捷的实时备份。

当然,你现在会想到如果mysql服务器真的出现意外时候,应该怎么还原呢?
看下面:

在你实行增量备份时,应该备份一次整个msyql的所有数据库(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制data文件夹)。
之后所有的变化都会出现在update.00001…………update.00002……………里面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update.0000x呢?
因为每次重启电脑都会相应的增加一个更新的增量备份文件。

如果真的出现数据库意外时候,那就在msyql数据库里面删除所有资料,接着把原来复制出来的data文件夹粘贴到原来位置,接着就是执行所有的update.0000x文件。最后就完成了。

你还可以每一次关机之前都备份一次mysql里面的所有数据库,那么当出现意外时候,只需要还原最后一次的update.0000x文件就行了。

还原update.0000x文件用以下语句:mysqladmin -u -p flush-logs 
 

电暖器和暖房机选购知识,注意事项

石英管里面的发热丝是电阻丝;卤素管里面是“真空状态”,并充有少量的碘蒸汽,它的发热丝是钨丝。
石英管电暖器发热体是电热丝,穿在石英管内。工作时产生光线,不宜在卧室使用。由于电热丝易氧化等原因,寿命较短。
卤素取暖器是一种密封式的发光发热管,内充卤族元素。它价格便宜,瞬时发热,升温快,且属于低耗电产品。缺点是散热面积小,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会散发出光线,因此不太适合卧室使用。
因此建议买电热汀取暖器,又叫充油式电暖器。这种电暖器体内充有新型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然后沿着热管或散片将热量散发出去。当油温达到85℃时,其温控元件即自行断电。这种电暖器导热油无需更换,使用寿命长,适合在客厅、卧室、过道及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使用,具有安全、卫生、无尘、无味的优点。缺点是散热慢、耗电多。油汀散热片有7片、9片、10片、12片等,可通过选择散热片的多少来调功率的大小。

 

又至冬季,市场已经是热火朝天了。很多家庭都选用电取暖器取暖,其突出优点是使用方便、升温迅速、清洁卫生、灵活性大、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噪音。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电取暖器产品,消费者该钟情谁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取暖器种类很多,而消费者又往往对各种电取暖器及其用途不太了解,因此,下面就怎样根据电取暖器的发热原理、结构和使用途径做些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电取暖器品种比较多,从基本发热原理上可分为五类,即:电热丝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卤素管发热体、导热油发热体和碳素纤维发热体。由于现在电取暖器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而且针对消费者便捷、时尚、美观的需求,样式也是层出不穷。虽然外观近似,但发热原理却大相径庭,所以仅从外观上还是很难分辨出取暖器的类别。我们经过多方面了解与查证,以发热原理分类为主线向读者们做些介绍。

    电热丝发热体

    以电热丝发热体为发热材料的取暖器主要是市场上见较多和较传统的暖风机。它的发热体为电热丝,利用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吹出去。再有就是现在市场上的新产品:酷似电扇外型,由电热丝缠绕在陶瓷绝缘座上发热,利用反射面将热能扩散到房间。这种取暖器同电扇一样,可以自动旋转角度,向整个房间供暖,适合在8平米以下的小房间使用。新款产品还具有超声波加湿、释放携氧负离子、宽频谱等功能。缺点是停机后温度下降快,供范围小,且消耗氧气,长期使用电热丝容易发生断裂。由于电热丝本身成本较便宜,所以出现丝体断裂的情况,维修方面不会负担过重。一般消耗功率在800~1000W左右。

    石英管发热体

    该类产品主要由密封式电热元件、抛物面或圆弧面反射板、防护条、功率调节开关等组成。它是由石英辐射管为电热元件,利用远红外线加热节能技术,使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被物体吸收,直接变为热能而达到取暖目的,同时远红外线又可对人体产生理疗作用。该取暖器装有2~4支石英管,利用功率开关使其部分或全部石英管投入工作。石英管由电热丝及石英玻璃管组成。石英管取暖器的特点是升温快,但供热范围小,易产生明火,且消耗氧气,虽然既往因价格较低销售不错,但已明显呈下降趋势。

    卤素管发热体

    卤素管是一种密封式的发光发热管,内充卤族元素惰性气体,中间有钨丝分白、黑两种(由于白钨丝造价要比黑钨丝高的多,所以市场上没有普及)。卤素管具有热效率高、加热不氧化、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且有些机型还附加有定时、旋转、加湿等功能。卤素管取暖器是靠发光散热的,一般采用2~3根卤素管为发热源,消耗功率在900~1200W左右,较适用于面积为12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产品具跌倒自动断电、自动摇头等功能,设计简单实用。

    金属管发热体

    此类产品外型同前面提到的电热丝取暖器一样,酷似电扇。采用金属管发热,利用反射面将热能扩散到房间。具有防跌倒开关、自动摇头、手动调节俯抑角度,取暖范围大,而且表面防护罩对人体不会造成烫伤。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电热丝取暖器的电热丝容易断裂和卤素管电暖器中卤素管易损耗的弊病,但同电热丝取暖器一样,缺点是停机后温度下降快,须持续工作。功率在800~1000W左右。

    碳素纤维发热体

    此类产品是采用碳素纤维为发热基本材料制成的管状发热体,利用反射面散热。整体成立式直桶型和长方型落地式:直通式一般采用单管发热,机身可自动旋转,为整个房间供暖。打开电源后升温速度奇快,在1~2秒时机体已经感到烫手,5秒钟表面温度可达300-700度,功率在600~1200W可调节。长方型落地式采用双管发热,可以落地或壁挂使用,功率相对较大,在1800~2000W左右。除了供暖功能外,该类产品还能起到保健理疗的功效。当发热体加热时能够产生765.9W/M的红外线辐射,相当于一部频谱理疗仪。

    以上所介绍五种发热原理的取暖器外观都极为近似,内部结构略有不同,使用方法上都基本相同。从工作表现上看,卤素管取暖器采用发光散热,所以当开启开关后,在2秒左右,距离机体10厘米处就能感觉到温度猛增,升温十分迅速。碳素纤维发热取暖器同卤素管取暖器近似,升温速度极快,瞬间可感觉到热量。而且还具有保健理疗的功效。电热丝电暖器、石英管取暖器和金属管发热取暖器相对来说升温速度要稍慢一些,由于它们都同样需要电热转换成热能,当发热介质产生足够的高温后,再由反射板将热量扩散。当开启开关后,在6~10秒左右,距离机体10厘米处就能感觉到热浪袭来,升温也比较迅速。从使用效果来看,体积小巧、重量轻、移动方便、升温迅速是这几款取暖器的显著特点;但是都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方向性非常强,在所照射的方向热量传播到位,一旦离开照射角度,温度下降快,而且热能的穿透力差,几乎在机体与人体之间隔一张纸,就感受不到温度的变化。总体来说,这几款产品主要针对6~10平米面积较小的居室,为达到室内升温的目的需要长时间开启。

    陶瓷发热体

    陶瓷发热体元件是将电热体与陶瓷经过高温烧结,固着在一起制成的一种发热元件,能根据本体温度的高低调节电阻大小,从而能将温度恒定在设定值,不会过热,具有节能、安全、寿命长等特点。这种取暖器在工作时不发光,无明火、无氧耗、送风柔和、具有自动恒温功能。PTC陶瓷取暖器输出功率在800-1250瓦,可以随意调节温度,工作时无光耗,有自动开关装置,高效节能,省电安全。目前PTC陶瓷取暖器用途大部分在家庭中的浴室暖风机和一些小卧室供暖。目前雨季家考虑到冬季北方居室内空气比较干燥的特点,将卧室中供暖的一部分PTC陶瓷类取暖器与加湿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推出加湿型取暖器,温暖的热风伴随着湿润的空气一起吹出,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噪音。现在随着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市场上衍生出了新颖的产品-壁炉式取暖器-模拟火焰、陶瓷供热、产生暖风,营造出温馨的欧美风情(功率可达1800W)。新出品的一款PTC陶瓷取暖器外观和普通油汀式取暖器形似,但采用搪瓷散热片。特点是散热体,外形较薄,有防护外罩,使用安全。现在居室内使用的一些比较先进的产品具有红外线遥控,定时关机,跌倒自动断电和加温等功能,可算是功能完备。

    导热油发热体

此类产品就是市面最常见的油汀式取暖器。电热油汀取暖器又叫“充油取暖器”,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空间加热器,它主要由密封式电热元件、金属散热管或散热片、控温元件、指示灯等组成。这种取暖器的腔体内充有YD型系列新型导热油。它的结构是将电热管安装在带有许多散热片的腔体下面,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达到取暖的目的。然后,被空气冷却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开始新的循环。这种取暖器一般都装有双金属温控元件,当油温达到调定温度时,温控元件自行断开电源。电热油汀取暖器的表面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85℃,即使触及人体也不会造成灼伤。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包括:普通散热片型-散热片有7片、9片、11片、13片等,使用功率在1200~2000瓦左右。具有安全、卫生、无烟、无尘、无味的特点,适用于人易触及取暖器的场所,如客厅、卧室、过道等处,更适合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使用。产品密封性和绝缘性均较好,也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在5年以上。缺点是热惯性大,升温缓慢,焊点过多,长期使用有可能出现焊点漏油的质量问题。

    薄散热片型-散热片较薄,升温速度快,但当断电后机体温度下降较快。

    薄板型-整体成薄板式设计,机体采用一次焊接技术-滚焊,一体成型,不会漏油,使用寿命更长,升温迅速。内部导热油容量大,金属材质少,相对较普通页片式更重一些。

    平板式-整体采用板式设计,接触空气面积大,厚度极小,节省空间。其中几款产品在电源开关上都作了防水处理,具有防水功能,也可在浴室中使用。在功能上某些先进产品增添了自动设定温度、晾衣架等功能,使产品更加完善,使用更方便。

    其它

    金属发热体  铝片散热

    此类产品也是近年来新推出的发热形式,采用黑管(以铜管为基本材料)取代导热油为发热体,铝片为基本散热装置,升温度速度快,导热快,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基本原理形成空气对流,通电1分秒内可产生热量。由于没有空气外的其它介质参与工作,所以无噪音,而且重量轻,体积较薄,适合立式、壁挂、嵌入等方式安装。具有防水设计,可居浴两用。功率在1800~2000W。

    蓄热式电暖器

    蓄热式取暖器是利用夜间(23时至次日7时)电网低谷时段的低价(目前北京每度电仅2角钱)电能,在6-8小时内完成电、热能量转换并贮存,在电网高峰时段,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将贮存的热量释放出来,实现全天34小时室内供暖。也就是说,每天只用通电6-8小时,就能实现全天24小时取暖,达到了节省取暖费用的目的。

    蓄热式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用耐高温的电发热元件通电发热,加热特制的蓄热材料——高比热容、高比重的磁性蓄热砖,再用耐高温、低导热的保温材料将贮存的热量保存住,按照取暖人的意愿调节释放速度,慢慢地将贮存的热量释放出来。贮存热量的多少可根据室外温度的高低人为加以调节。钢制喷塑的外壳则对整个设备起到保护和美化作用。

我的笔记本电脑CPU温度真的是太强了。

  这几天发现很不稳定,经常自动关机,知道原因主要是CPU温度太高了,AMD的发热量真不是盖得。

竟然高达97度,在高上去 估计又要关机了。难为CPU风扇了,在不停的扇还这么高的温度,而且现在还只是冬天,不知道这台笔记本夏天该怎么活。可能风扇散热也有点问题在了,原来虽然温度也会很高,但是还不至于出现自动关机现象。看来换电脑了要,等有钱去配台好点的台式的去。哈哈。

 

笔记本CPU降温的方法

1:查看CPU使用率 看看是不是在后台运行了什么软件或病毒
2:开空调 (降温效果和空调调温有关)
3:清理内部灰尘 更换CPU风扇 检查CPU硅胶(降温效果不一定)
4:用家用风扇吹吹效果很好 (降温效果和风量有关大约4-9度)
5:垫高笔记本电脑和桌面的高度 (大约降温2-6度)
6:买个笔记本散热垫 (大约降温4-15度)
一般笔记本散热垫解决比较实在,也只是对核心起到降低4-15度,但对于运行大的软件入设计软件、游戏、股票类软件可以基本保证
 

google 免费公共DNS

google 他们刚刚宣布向所有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一组快速,安全并且完全免费的DNS解析服务器,地址分别是:
8.8.8.8
8.8.4.4
 

Google Public telephone support

  • 877-590-4367 in the U.S.
  • 770-200-1201 outside the U.S.

Google Public DNS IP addresses

The Google Public DNS IP addresses are as follows:

  • 8.8.8.8
  • 8.8.4.4

http://code.google.com/intl/zh-CN/speed/public-dns/docs/using.html

amd 羿龙II X4 955与 intel i5 750

英特尔i5 750采用45nm制程工艺,基于与i7相同的Nehalem核心架构,全新LGA 1156接口,集成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支持DDR3 800/1066/1333/1600内存规格),主频为2.66GHz,四颗核心共享使用8MB三级缓存,并且还拥有1MB二级缓存。同时还支持Turbo Mode睿频加速技术,支持Intel VT-x、TXT、ESIT及Intel 64技术。

  虽然低耗、轻盈、多GPU并行技术支持全面的P55主板也并非完美,但相对P45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用酷睿i5750搭配P55,再装备2GB*2 DDR3-1600内存的网吧装机方案将在不久后成为高性能电脑的黄金组合。09年前三个季度被业界公认的“黄金搭档”酷睿i7 920+X58的传统方案恐被表现强劲的新秀i5 750+P55所取代,而且在今后一两年之内必将是高端网吧装机的宠儿。
 

再来看看AMD系列的高端机型。按照目前中关村卖场行情,AMD 羿龙IIX4 955(黑盒)处理器 +技嘉GA-MA790X-UD4P主板+蓝宝石 HD4870 512M黄金版显卡,整机价格应该在6500左右,价格比英特尔的高端i5配置略低,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在这套AMD系列配置中, AMD Phenom II X4 955处理器为黑盒版,该处理器采用最新的Socket AM3接口封装,同样是先进的45nm 制作工艺。Phenom II X4 955基于改进的Stars核心,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每颗核心频率3.2GHz,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6×,并且同时支持DDR2和DDR3内存。

 

INTEL i5 750 性能与 INTEL Q9550

性能和Q9550 1550元(2.83GHz)差不多,比Phenoem II X4 955 1300元(3.2GHz)稍好,性能稍低于Phenoem II X4 965 1550元(3.4GHz)。
酷睿i5架构的处理器的执行效率要高于酷睿架构的处理器,主要是得益于更高的QPI和是原生四核,而Q9550则是“胶水四核”(两个E8300封装在一起,性能会有6%左右的损失) 而Phenoem II架构本身效率没有酷睿架构的高,更别谈酷睿I5了。(性能高低为 Core i7 860>Core2 Quad Q9650>Phenoem II X4 965>Core2 Quad Q9550≈ Core i5 750>Phenoem II X4 955 )
但750支持睿速(即智能加速),在大负荷任务时,主频会加速到3.2GHz,此时性能会比Q9650表现还好。且价格也便宜,只需1400元,不过性能和Core i7 860相差较大,因为 860(默认2.8GHz)支持SMT(同步多线程),四核可执行八个线程,会有18%的性能提升(和750同频时),但价格为3200元,性价比相当低。
 

Intel酷睿i5 750处理器是一款原生四核心设计的CPU,采用先进的Nehalem架构,相比上代的Core 2大幅改进和强化,增添了三级缓存系统、智能加速、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等技术。Core i5 750则是当前Core i5家族中最高端型号,将取代当前的LGA775高端。

 

 Intel酷睿i5 750处理器

      Intel酷睿i5 750处理器采用最新的LGA1156接口,主频为2.66GHz,采用4核心4线程技术(不支持超线程技术),配备8MB的L3缓存,集成DDR3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可支持Intel VT技术,TDP仅为95W,比起i7来说要低很多,也算是优势之一。

 

电子计步器的原理

电子记步器主要由振动传感器和电子计数器组成。
人在步行时重心都要有一点上下移动。以腰部的上下位移最为明显,所以记步器挂在腰带上最为适宜。
所谓的振动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平衡锤在上下振动时平衡被破坏使一个触点能出现通/断动作,由电子计数器记录并显示就完成了主要功能,其他的热量消耗,路程换算均由电路完成在现今科技已是小儿科。
但是由于每个人走路的姿态、步幅不一样所以除了步数较为准确以外其他的数据并不准确(一般可能是按体重65公斤每步0.7米这个标准换算的)。
对于步态呈病状(比如脑萎缩、半身不遂)来讲可能连步数也不准确
(振幅不够大、一步两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