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症状

手足口疾病有何症状与预防

临床手足口病的症状有:

1、患儿有轻微的发烧。

2、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

3、会出现食欲减退。

4、病后1-2天,患儿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儿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临床表现

  潜伏期2天至5天,多数患儿可突然咽痛、发热,体温多为37.5℃至38.5℃,很少超过39℃,持续2天至3天,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很快在口腔颊黏膜、齿龈、舌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破溃形成小溃疡,状如口疮,有明显灼痛。1天至2天后,手足远端出现芝麻或米粒大小、灰白色不透明、圆形小水疱,数量达数个或数十个,呈离心性分布,不疼,不痒或有轻度痒感,皮损分布在手掌、足底、臀部、腋下等处,3天至5天后,液体吸收萎缩,干燥脱皮。

患儿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良性病,只要注意休息,对症治疗、护理,一般都能很快恢复健康,不留后遗症。病程约一周,最长10天。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并且该病病发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病毒和细菌,所以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预防手足口病

要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家长和幼教老师必须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同时,提醒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吮手指,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洁的食物,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ev71型肠道病毒症状

肠道病毒ev71型肠道病毒主要症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肠道病毒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如何预防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答: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