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转】

综 述
临床输液不溶性微粒危害及其预防
Hazard of Ins oluble Particles of Clinical Transf usion and It s Prop hyla xis
韩红芳
Han Hongfang(No . 304 Hospital of PLA , Beijing 100037 China)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6493(2003)07B – 0812 – 02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输液
的面越来越广,已由过去单纯用于补充体液,提供热量,变为以
输液为载体,从静脉给药为主.这种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
入血液循环,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微粒的污染.现就临床中不溶性微粒的危
害,来源及预防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1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认识,始于20世纪50到60年
代.1955年Bruning报道,在210例患肺血管肉芽肿的小儿尸
检中发现有19例是由于纤维所造成的.这些病例的共同点是
都曾大量采用静脉输液,因而认为这些严重后果是由输液中纤
维所造成的.因为输液中的纤维进入肺微血管,能引起巨噬细
胞增殖而造成肉芽肿.Garvan等1963年在尸检中发现,在曾
用过40 L输液的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认为病人的肺梗
塞是由于输液中的小粒子引起血栓形成的结果.Brown认为,
输液可引起动脉炎和静脉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药液的渗
透压过高,药物本身也可直接刺激组织发生炎症,但最主要的是
输液中微粒过多.粒子等异物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局部堵塞
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王鸿辰[ 1 ]报道,不溶
性微粒进入人体后,能引起以下4种病理现象:①较大的微粒直
接造成血管闭塞,引起局部缺血和水肿;②由于红细胞集结在异
物上形成血栓,而导致血管栓塞和动,静脉炎;③异物侵入组织,
由于巨噬细胞的包围和增殖引起;④引起过敏反应.此外,还可
导致"热源样反应"[ 2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早就形
成共识[ 3 ,4 ].
2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2. 1 来自静脉注射液的生产过程 主要是生产车间未达到国
家标准要求,管道或容器不洁净,也有来自橡皮塞本身的小点或
填充剂,塑料容器脱落的碎片,化学物质的小晶体等.但我国生
产的静脉注射液,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澄明度检查和不溶
性微粒检查,必须是澄明度检查合格,并且每1 ml液体含直径
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直径25μm以上的微粒不
得超过2粒[ 5 ],方可出厂,即临床使用的静脉注射液应该是合格
产品.
2. 2 来自输液器具 输液器具包括注射器,输液管道等.目前
各医疗单位大多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由于一次
性注射器,输液器在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以及监督,监测管理不善,致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有
的甚至把用过的受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回收再次使用,
导致了输液反应甚至医疗事故.据徐朝阳等[ 6 ]监测,一次性注
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产品的合格率为59. 3 % ,其中一次性注射
器合格率为47. 6 % ,一次性输液器合格率为66. 7 %.陆家明
等[ 7 ]以超净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注射器,测定3次,2批,
结果空注射器带来的直径> 10μm的微粒为17. 33个±4. 97个
(n = 6).简洁[ 8 ]对158例输液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输液器材
不合格的22例(13. 9 %),输液澄明度不合格和微粒数超标的分
别为10例(6. 3 %)和60例(38. 0 %).
2. 3 来自操作不当 输液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
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添加药物时多次穿刺橡皮塞
造成橡皮屑掉入瓶内;切割安瓿时消毒不正确或未做消毒处理.
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碎玻璃微粒吸入药液;稀释剂选择不当,
如血塞通,复方丹参,刺五加,β-七叶皂苷钠等中草药针剂,应
用5 %或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输注,而不宜选用生理
盐水.因为中草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会
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
2. 4 来自房间不洁净 田恒岷[ 9 ]报道,在普通病房内,用原输
液瓶倒置插入输液管道,大号针头做进气管道,挂于高位使自然
滴落,滴速为40gtt / min ,分别接取初流液及尾液,测定初流液
和尾液的微粒数目.结果葡萄糖注射液初流液中直径≥25μm
和≥10μm的微粒分别为1粒和29粒,而尾液中直径≥25μm
和≥10μm的微粒分别为9粒和174粒.尾液中直径≥25μm
和≥10μm的微粒分别比初流液中微粒增加9倍和6倍.申庆
亮等[ 10 ]做了不同加药环境对输液微粒的影响试验,发现在临床
药物准备室配制的溶液比在净化工作台内配制的溶液,直径≥
10μm的微粒增加5. 97倍,直径≥25μm的微粒增加10. 49倍,
还新增加直径≥50μm的微粒,说明在净化工作台内操作为好.
宋本海等[ 11 ]对注射液开盖静置后微粒污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他们将同一批号的5 %葡萄糖注射液50瓶,该批注射液微粒检
查结果为1 ml溶液中直径≥10μm微粒2粒,无直径≥25μm
微粒.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5瓶,全部起盖后分别放置于普
通条件与净化空气条件下,微粒污染结果:在普通条件下放置
30 s ,直径10μm和直径25μm微粒均超过国家标准[ 5 ],并随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在净化条件下,即使放置3 min ,直径
10μm和直径25μm微粒均未见增多.
2. 5 来自加入静脉注射液中的药物 闵然星等[ 12 ]将32种静
脉用粉针药物在超净工作台上,分别用已测定空白微粒数的
0. 9 %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60 ml样品液,在微粒分析仪上检
测,有阿霉素,头孢拉定,氨甲蝶呤,卡铂,新灭菌等,9种药物的
微粒超过国家标准[ 5 ],其中阿霉素直径≥5μm的微粒为353. 40
个±24. 08个,而直径≥2μm的微粒竟达8 578. 60个±223. 46
个.梅丹等[ 13 ]对静脉输注用抗生素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进行
了考察,他们将28个厂家生产的均在效期内的青霉素,氨苄西
218 护理研究2003年7月第17卷第7期下半月版(总第100期)CHIN ESE NU RSIN G R ESEARCH J UN E ,2003 Vol . 17 No . 7B
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62种粉针剂配于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利用库尔特计数仪计数直径大于2. 0μm,5. 0
μm,10. 0μm,25. 0μm的粒数,得每1 ml复配液所含抗生素粉
针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含直径10μm以上微粒超过20粒的
50种,占总数的80. 65 % ,其中含直径25μm以上微粒超过2粒
的11种,占总数的17. 74 %.李江华等[ 14 ]对川芎嗪,血栓通,清
开灵,双黄连等9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剂与注射液配伍进行了
不溶性微粒观察,他们将9种中草药注射剂分别用已测定空白
微粒的0. 9 %氯化钠注射液,5 %和10 %葡萄糖注射液,灭菌注
射用水各500 ml配成27个样品液,在微粒分析仪上检测10
次,取其平均值,再分别减去空白微粒数.结果,符合国家标
准[ 5 ]的只有3个,占总数的11. 11 % ;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24
个,占总数的88. 89 %.吴雪梅等[ 15 ]对呈输液反应的5种含中
草药注射剂输液的残留液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测,结果,直径≥10
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5 ].吴民
等[ 16 ]认为,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微粒的增加并非单纯物
理叠加.他们认为,微粒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中草药注射
剂本身带入,另一种是中草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受p H值变化等
因素发生配伍变化而产生.汤韧等[ 17 ]提出注射剂配伍后不同
粒径不溶性微粒的倍增现象,并且用实验得到了证明.他们认
为,微粒加和是因为操作,环境,水针剂原有微粒带来等原因所
致.而微粒倍增则可能因配伍不妥,使水针剂主药溶解度发生
改变或产生不溶性结合物,细微晶粒暴增所致.倍增粒径多
在> 5μm和> 10μm ,并且微粒倍增的程度随配伍药物的量的
增加而增加,随配伍药物品种的增加而增加.
3 临床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预防
欲减少或防止临床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必须要针对输液中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20世纪80年代,
我国众多学者对输液的终端滤器进行研究,并对终端滤器的过
滤效果进行了观察[ 18~20 ],能将大多数粉尘和细菌等污染阻隔
在体外,效果是满意的.敬松等[ 21 ]研究了输液自净器代替进气
针头,用于净化进入输液中的空气,并试用于临床,收到了十分
满意的效果.据王晶珠报道[ 22 ],北京曼博瑞和伏尔特两公司应
用尖端核技术,联合研究开发出"核孔滤膜精密滤器",采用高能
带电粒子将聚碳酸酯和聚酯膜材穿出孔径为1. 0μm~0. 2μm
的非常规则的筛状微孔.经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临床
试验,其对各种药液微粒的平均滤除率达90 %以上,价格仅为
进口产品的1/ 2~1/ 5.另外严格按国家标准验收输液器和注
射器生产厂或车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一
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最好用0. 45μm微孔滤膜过滤的灭菌注射
用水冲洗,以便清除或减少可能存在的微粒,细菌等;加强医护
人员对药品理化性质,药品与输液配伍变化等药学知识的学习
与培训,规范正规操作,杜绝因配伍不妥使不溶性微粒倍增的现
象;尽量减少配伍的药物品种;坚持能口服的就不应肌肉注射,
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临床输
液微粒污染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 1 ] 王鸿辰.输液中微粒的临床危害[J ] .药学通报,1979 ,14(2): 70~
72 .
[ 2 ] 奚念朱.药剂学[ M ]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 202 .
[ 3 ] 陈希萍.不溶性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 ] .护理研究,2003 ,
17(4A):383~384 .
[ 4 ] 费迎珍.静脉给药中的微粒来源及对策[ J ] .护理研究, 2002 , 16
(3):144~145 .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 M ]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0 .附录69 .
[ 6 ] 徐朝阳,刘波.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 ,7(1):38~39 .
[ 7 ] 陆家明,岳群英,颜春华.静脉输液加药后的微粒变化[J ] .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1991 ,11(11):498~500 .
[ 8 ] 简洁.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J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 ,21(9):
573~574 .
[ 9 ] 田恒岷.临床输液的微粒问题[ J ] .药学通报, 1987 , 22(7): 413~
414 .
[ 10 ] 申庆亮,高日胜.影响输液微粒的因素探讨[ J ] .中国药学杂志,
1989 ,24(7):415~417 .
[ 11 ] 宋本海,孙旭光,梁桂林,等.临床净化配液的实验研究[J ]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000 ,20(2):117~118 .
[ 12 ] 闵然星,徐孝麟,王槐芾. 32种静脉用粉针剂药物的不溶性微粒
考察[J ] .中国药房,1996 ,7(6):276~277 .
[ 13 ] 梅丹,李大魁,张继春,等.静脉滴注用抗生素粉针剂中不溶性微
粒考察[J ] .中国药学杂志,1999 ,34(10):670~672 .
[ 14 ] 李江华,曾佳. 9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 ,20(2):120~121 .
[ 15 ] 吴雪梅,钟智.中草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 ] .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 ,19(2):81~83 .
[ 16 ] 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 ] .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1999 ,19(5):277~278 .
[ 17 ] 汤韧,张宜,付立波,等.注射剂配伍后不同粒径不溶性微粒的倍
增现象[J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 ,19(11):663~665 .
[ 18 ] 宋鸿谟,唐志诚,李靖轩,等. ST型输液终端滤器的研究[J ] .药学
通报,1985 ,20(4):214~215 .
[ 19 ] 李文钧,郑永兴,彭小英,等. ZH – 1型输液终端过滤器除输液中
微粒异物的效果观察[J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 ,7(10): 450~
452 .
[20 ] 张静宇,王超林,张保华.输液用终端滤器评价[ J ] .药学通报,
1985 ,20(2):98~100 .
[ 21 ] 敬松,玉然别克,彭顺霞,等.输液污染与输液自净器的临床价值
[J ] .中国药房,1994 ,5(2):6~7 .
[ 22 ] 王晶珠.药液微粒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J ]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8 ,24(15):2 .
作者简介:韩红芳(1973—),女,北京人,护士长,主管护师,大专,从
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单位:10003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
(收稿日期:2003 – 03 – 29 修回日期:2003 – 05 – 26)
(本文编辑孙玉梅)
第7期上半月版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模拟试题答案
初级试题答案:1. B 2. D 3. C 4. B 5. D 6. D 7. C 8. D 9. B 10. B 11. B 12. C 13. A 14. C 15. C 16. C
17. B 18. B 19. D 20. C 21. C 22. A 23. A
318 护理研究2003年7月第17卷第7期下半月版(总第100期)CHIN ESE NU RSIN G R ESEARCH J UN E ,2003 Vol . 17 No . 7B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lick to changeSecurity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