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的起源,来源

俞(Y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所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即以物事为姓,称为俞氏。 

2、出自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有俞氏。据《路史》所,春秋时郑国公族、楚国公族有此姓。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满洲人姓,出沈阳、辽阳、章罗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后有改俞姓者。 

② 今彝、土家、回、朝鲜等民族均有俞姓。 

得姓始祖:俞跗。传说中中国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被视为神医。一次黄帝少子禺阳病入膏肓,黄帝请他去治疗,但等他赶去时,禺阳已气若游丝。黄帝十分疼爱此子,禁不住悲从中来,跗即剖开禺阳之腹,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使禺阳起死回生。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超,不管多么严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们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后来又称俞跗,其后遵从民意,即以俞为姓,奉俞跗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见诸史册之俞姓人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俞伯牙、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晋成帝时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佥。虽无几人,却足以表明,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唐代武则天时,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他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我国南方的俞姓人氏,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载,俞姓地望分布有四,即河东郡、河内郡、河间郡、江陵郡,这些资料表明,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进入宋代以后,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其后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为众。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际,俞姓仍以华东之地为众,但散居之地渐多。如今,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约占全国汉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俞  跗: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俞  桂: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 

俞  琰: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俞  纲: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时以兵部右侍郎入阁参予机务,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复辟,调南京礼部侍郎。 

俞  山:浙江省秀水人,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土木之变后,擢山鸿胪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 

俞  樾: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学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职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精经舍三十一年。著述甚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极日本。 

这里加一个 俞平伯 浙江省德清人,

俞文俊: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人,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岭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故今天在两广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俞献可: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进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时为广西转运使,平定抚水蛮乱。官终龙图阁待制。 

俞庭椿: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学者。孝宗年间进士,仕至新淦令。师事陆九渊,博通经术。有《周礼复古篇》、《北辕录》。 

俞德邻: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省)人,宋代学者。度宗年间进士。宋亡不仕,遁迹以终。其诗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中,特为高雅,文亦简洁有清气。有《佩韦斋辑闻》、《佩韦斋文集》。 

俞通海、俞通源: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俞寓程: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第一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俞安期: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
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俞宗礼:清代画家。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十二岁上便得了个颍州秀才第一的名份。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笔墨精细,有“龙眼复生”之誉。 

俞作豫:广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级将领。曾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共产党。1930年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左江地区的龙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军长。后遭敌围攻而失败,同年9月在广州牺牲,年仅30岁。 

俞大纲:190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生在大学和研究所教授中国传统戏曲和诗词等古典艺术课程,并且透过研究出版,为台湾在相关学术领域提出贡献。而他在人生最后十余年的时光当中,更影响并提携了台北艺文圈的一群年轻人,包括“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雅音小集”创办人郭小庄、一起创办《汉声杂志》的吴美云和姚孟嘉、艺术学院校长邱坤良、学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为受到他的“身教”与“言教”而得到启发。1978年过世,享年71岁。 

丽水学院 环境资源系

     这几天突然向往起以前的学习生活来,发觉以前自己都没有好好学,好可惜。以前刚去的是的时候带着自己想理想,自己的目标去了丽水学院 原环境资源系,刚开始感觉还是蛮喜欢这个系,和我这个专业的。原土地评估与管理,现在的国土资源管理,不过我们已经是倒数几届了,就是说我们下面有一届,之后就不招这个专业了。在专业中学的课程发现还是自己蛮喜欢的,虽然没有好好学习,但是也让我了解了很多,现在想一下还是很有用的。
     等开始的时候我们专业在环境资源系,后来由于丽水学院院系大调整,把我们划到了建筑工程系,原来系里的老师都没有跟过来,就来了我们以前的班主任,个人感觉好像是我们划了建筑系之后基本就是没人管了,以前系里的老师没有这个责任来管,新的建筑系老师不知道怎么管我们专业,导致后来专业停了。专业停了可能和就业率有关,也可能和划到建筑系,他们想放弃这个专业有关。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还是在原来的环境资源系的话,肯定那些老师也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这个专业了,毕竟这个专业开了也有点时间了。
     这次四川地震,发现虽然我专业对于工作一点用都没,但是觉得对于地震,地质这方面的东西发现比一般的人还是多知道很多东西,甚至突然感觉到这个专业还是有点用的。其实可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比如说地理,地质等,所以当初也就选择了这个。但是对于工作,想要从事这方面的,发现我们这样的垃圾大学,而有一个杂牌专业出来的基本没人要。
     本来我们专业的设置去处就是 土地管理单位,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土资源局,专业我们后届的名称就叫国土资源管理了,但是就目前的社会状况来说,想要进这种地方实在是太难了,还有他们基本招的都要本科以上学历,还有跟可悲的是,他们招的人并不需要这个专业的。不知道是不了解,还是这个专业根本在里面现在已经用不到了。。。就写这么多吧。

最新明星捐款情况

最新明星捐款名单(演艺界19日)
2008/05/19 10:39
截至目前为止明星个人捐款名单 单位:人民币

演艺明星捐款名单
捐款人    捐款金额(单位:人民币)
邵逸夫    1亿港币
郭台铭集团    6000万
中央电视台    5000万
李泽楷    2000万
成龙、杨受成    1000万
嫣然基金    500万
姚明    200万
覃辉覃宏兄弟    200万
何超仪与姐姐    200万
毛阿敏    100万
倪萍    100万
刘亦菲    100万
李连杰    100万
章子怡    100万
赵本山    100万
李湘    100万
蔡依林罗志祥杨丞琳    100万
林志颖    100万
王菲李亚鹏    100万
大S小S    91万
王力宏    68万
李双江    60万
陈慧琳及演唱会主办单位    60万港币
S.H.E    60万
刘翔    50万
周杰伦    50万
萧亚轩    50万
李玟    50万
巩俐    50万
梁朝伟刘嘉玲    50万
柴智屏    50万
林俊杰    50万
安在旭    35万
谢霆锋    30万
容祖儿    30万
李冰冰    30万
刘若英    25万
王心凌    25万
黄宏    20万
庞龙    20万
宋祖英    20万
袁立    20万
林建岳    20万
陈坤    20万
那英    20万
高圆圆    20万
徐静蕾    20万
陈建斌蒋勤勤夫妇    20万
黄圣依    20万
范冰冰    20万
陈道明杜宪夫妇    20万
韩红    20万
李宇春    20万
谢娜    20万
郑少秋    20万
刘和平    17万
黄晓明    15万
陆毅鲍蕾夫妇    15万
佟大为关悦夫妇    15万
吴奇隆马娅舒夫妇    15万
陈凯歌陈红夫妇    12万
张艺谋    10万
高希希    10万
蔡明    10万
信    10万
周杰    10万
梅艳芳基金    10万
冯小刚徐帆夫妇    10万
张国立邓婕夫妇    10万
王中军    10万
刘德华    10万
薛家燕    10万
池莉    10万
赵薇    10万
刘晓庆    10万
张靓颖    10万
孙俪    10万
周迅    10万
李咏    10万
林心如    10万
顾长卫蒋雯丽夫妇    10万
张信哲    10万
田亮叶一茜夫妇    10万
伊能静    10万
蔡卓妍    30万
钟欣桐    10万
伊能静    10万
崔永元    10万
苏有朋    10万
谭维维    10万
邵兵    10万
姜文    10万
张庭    10万
谭晶    10万
刘伦浩翁虹夫妇    10万
甄子丹    10万
刘烨    10万
李静    10万
郭晶晶    10万
刘烨    10万
孙悦    10万
周笔畅    10万
《中国兄弟连》剧组    10万
何润东    10万
李小璐    10万
宋丹丹    10万
陈小艺刘惠宁夫妇    10万
张澜澜    10万
范伟    10万
张莉    10万
李幼斌    10万
刘涛    10万
孙海英    10万
陈淑芬    10万
赵宝刚夫妇    10万
孙燕姿    10万
胡彦斌    10万
秦海璐与《谍影重重》    10万
郎朗    8万
伍思凯    6万
《李时珍》剧组    6万
花儿乐队    6万
王宝强    5万
陈佩斯    5万
朱时茂    5万
陈楚生    5万
巫启贤    5万
姜武    5万
爱乐团    5万
于娜    5万
范玮琪    5万
董洁    5万
马英九 4.5万
贾樟柯    3万
阿木    3万
景甜    3万
戴菲菲    2万
 

网站变为灰色的代码是什么?

如果让整个页面都变黑白
自己加到css样式里
body{filter:Gray;}

如果光让图片变黑白
img{filter:Gray;}

如果网站没有使用CSS,可以在网页/模板的HTML代码<head>和</head> 之间插入:
<style>
html{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BasicImage(grayscale=1);}
</style>
有一些站长的网站可能使用这个css 不能生效,是因为网站没有使用最新的网页标准协议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请将网页最头部的<html>替换为以上代码。
有一些网站FLASH动画的颜色不能被CSS滤镜控制,可以在FLASH代码的<object …>和</object>之间插入:
<param value="false" name="menu"/>
<param value="opaque" name="wmode"/>
最简单的把页面变成灰色的代码是在head 之间加
<style type="text/css">
html {
    FILTER: gray
}
</style>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作文

  灾难既有人为的,还有自然的。每次大的灾难来临时,温总理总是冲在最前面。即便是平常的节假日,您也常常和穷区的人民在一起。温总理以独树一帜的平民风格,站在全世界的总理之首。
  汶川的这一次大地震,温总理以最快的速度亲临现场,迅速调动10万官兵,在没有陆路进到震区中心的情况下,他依然向部队发出救人死令。作为伟大而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抗震救灾的战士们纷纷写遗书,强行从水路和空中进入了震区中心。
  灾情实在是太严重了,温总理失声痛哭过,摔掉电话过,向着死难者深深鞠躬过,自己受伤过,人民对于这一切是历历在目的。在这个(来自公文有约)特殊的时刻,温总理为中国在世上树立了一个爱民、人道的伟大形象。
  中国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但是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有媒体称: 2008年5个月里发生的事, 比过去10年还要多。为了举世瞻目的北京奥运,藏独闹剧刚刚结束,老天爷又来一场新的折腾。一切还都在全球媒体的注目之下。温总理的一举一动,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13亿人民的一举一动,对于两个多月后的世界奥运会影响之大是不可以想象的。中国需要强大,一定要办奥运。但是才面对过一个强大的美欧势力,现在又要面对更加厉害的自然界。
  整个中国都没有办法再睡好觉,这不是在演舞台剧,而是全真演出。每一堆废墟的下面,都压着一条条可能还存在的生命。生也罢,死也好,全球都在实播。
  大型的机器开不进去,英雄们就用双手向自然界夺命,刨也要把同胞们的生命刨出来。全国人民纷纷捐款,献血,有人甚至直接包车,组织人员前往灾区帮忙。
  中国在感动着世界。温总理再次用他最实际的形象感动着中国,感动着台湾海峡,感动着全球华人,感动着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中国有一位这样好的总理,中国怎么可能不强大?人命怎么可能不值钱?
  强帅之下岂有弱将?但是困难还是多得难以抗拒,大自然是凶狂的,用它的尾巴轻轻扫一下,好多的地方就成为废墟了。但是没有人投降,也没有人后退,只要温总理还在那里继续指挥着,英雄的子弟兵们就不断地会去寻找生命。
  奥运火炬在全球的传递中,世界让中国吃了不少苦,但是当第二次的灾难再让中国面对的时候,世界却向中国伸出了友谊的手,中华民族空前地坚强和团结,与大自然如此坚强地搏斗,世界是无不惊讶的。灾难,让中国提前成为全球明星。
  全球华人在捐款,世界人民在捐款。这不仅仅是支援和同情,还有一份深深的敬意。奥运会是一定会办成功的!抗震虽然还很艰难,前面的路依然难走,但是世界与中国同在!加油!敬爱的同胞们!
  我们向您们敬礼!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伟大而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还有尊敬的温家宝总理!

四川地震的感想作文

      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目前还有很多群众被困在废墟之下。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全力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各相关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和受损公共设施,努力争取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重灾区。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抢救到底。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尽快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早一秒到达灾区,多一分救灾保障,生命的抢救就多一分希望。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才能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让灾区群众感受温暖,稳定情绪,增强战胜地震灾害的自信心。要科学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把各种抗震救灾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协调、整合起来,投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救灾效率,加速救灾进展。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

四川加油![抗震救灾作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7分,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半个亚洲,房屋倒塌,损毁不计其数;人员伤亡数以万计。…..  
  灾难发生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震惊了!救援队赶来了,医疗队赶来了,温总理也在第一时间赶来了!所有有热血的人们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出钱,出力,献血……感动,震撼之余我却不禁反思–为何在科技如此先进的二十一世纪,还会发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地震”?为何倒塌房屋如此严重?为何学校的教学楼几乎全部倒塌?……看着那一张张哭泣,焦急等待的脸;听着那象征希望的微弱呼救,我一次次的掉下眼泪。想着那些被埋在每天学习,嬉戏的教学楼下的同学,我的心一次次被揪紧。特别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位亲手在废墟下挖出自己女儿的爸爸!真是伟大的人!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四川人民一定会重建家园!四川加油!

四川抗震救灾作文

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在政府的层面,中央政府此次在震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相较于过去的突发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而这一长足进步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更有望为以后的政府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在媒体的层面,各路媒体深入采访报道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堪称实现了某种历史性的飞跃。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的两个频道、四川电视台以及成都电视台全部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对灾情和救援工作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报道,其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最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信息。这种强大的报道力度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人动容。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
从非典到洪灾,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这一次的特大震灾,更是让人们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捐款狂潮,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类赈灾义演正在紧张准备,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
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抗震救灾的感人文章作文

揪心地牵挂着那些废墟下生死未明的兄弟姐妹,许多公众都选择了以捐款的方式参与救灾,但他们通过银行和邮局捐款时却习惯性地遇到了手续费。献爱心竟然还收手续费,这种费让他们很有心理障碍,于是纷纷呼吁银行取消捐款手续费——银行这一次反应异常迅速,闻听建议后中行、建行、中信银行当即宣布对所有的赈灾捐款开
通绿色通道,并全部免除手续费。不少地方邮局也接受建议及时取消了手续费。
很是为此感到欣慰和感动,不仅是为银行的闻过则改,更是从中感受到一种公众和银行为了抗灾救命而互相沟通、彼此呼应的可贵精神。很显然,公众所以发出免除手续费的呼吁,并不是心疼和在乎那几元钱,而是完全为了救灾的凝聚力;银行开始所以收手续费,我想,也绝非唯利是图和发人民的爱心财,而是在延续收费习惯中疏忽了这个问题——所以听到公众的呼吁后,他们立刻接受了建议,在彼此呼应中共同完善了爱心的通道,使一笔笔善款能够毫无成本和障碍地传递到灾区人民手中。
抗击这种大灾大难,需要我们的彼此呼应:看到问题就要有人呼喊,有人呼喊就要有人回应——我们要通过这种彼此呼应互相感受到对方的体温,互相听到对方的心跳,这样我们才不是彼此孤立、单打独斗的个体,才不会感到孤单和寒冷,我们的社会才能凝成一股绳,所有的资源才能凝聚到抗灾救命这个当下最紧迫的事情上,众志成城战胜灾难。
所以提起“彼此呼应”这个议题,是看到公众针对抗灾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可爱的人民,他们积极地响应各种号召支持政府抗灾,不仅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不仅争相排队献血,不仅通过MSN签名为灾民祈福,还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地就救灾提出了许多非常及时、现实、可具操作性的建议:比如,有人建议应立刻进行心理介入和展开心理援助;为借助火炬传递凝聚抗灾力量,有人建议火炬手制服上加上团结抗震口号……网上有许多针对一线救灾救人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建议。
这些建议有的可能并非当下急务,有的不具操作性,有的不太合理,或者有的建议是政府正准备做的事——无论建议如何,它都是公民为了救灾而费心思想出来的,跟捐钱捐物献血一样,也是公民为了救灾而贡献出的一份自己的心力,也是公民参加救灾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公众对救灾的积极参与,包含了公众对社会动员的积极响应和对救灾的一腔热忱。无论如何,我们的政府应善待和尊重公民这种积极建言的热忱,选择公共认同度比较高的建议进行积极回应。
如果公众的救灾建议不具操作性,应耐心地解释不具操作的原因;如果采纳了公众的建议,应告诉公众这是听取了公众建议后才做的。只有这样互相尊重彼此呼应,才能把每个人动员到救灾事务中,否则会冷了他们的心。一方面,救灾需要在群策群力中吸纳民间智慧,尤其是网友凝聚起来的智慧,往往会对救灾起到很现实的作用,全民救灾不能忽视这种草根智慧。另一方面,如果及时回应了公众的建议,会对公众参与救灾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会在彼此呼应中极大地鼓舞救灾的士气,公众会在被尊重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感受到一种抱在一起彼此取暖的凝聚力,那样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团结在一起。
不仅是政府与公民之间,抗灾救命中许多方面都需要彼此呼应:公民之间需要彼此呼应,对有利于抗灾的呼吁要一呼百应;政府与灾民间需要彼此呼应,要互相给对方温暖和信任的眼神;救灾者与待救者之间更要彼此呼应,需要救灾者不惜一切代价、不放过一切机会、不遗忘一个角落呼喊废墟下的名字,也需要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们尽力发出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回应声,证明生命的存在,彼此呼应互相鼓劲,这样才能战胜灾魔。
永远不要在抗灾救命中单打独斗,我们需要通过彼此呼应站在一起,需要彼此呼应凝成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

地震抗震救灾感人文章

 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这些天,我们无不为抗灾一线奋不顾身的干部群众子弟兵所感动,我们无不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捐助而欣慰,我们无不为深处困境积极自救互助的灾区人民所震撼。在强震中,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但他们更有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坚毅和真情。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所谓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却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人吵闹。当晚深夜,前来武侯区林荫街献血屋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党和政府各种救灾物资才能到来。”元茨头村,是甘肃重灾区文县境内受破坏最严重的村庄之一。震灾后,村民相互帮助搭起各种临时避难棚;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扛着铁锹镢头到村口抢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救,开展生产。” 13日中午,面对被巨石砸烂、房顶坍塌的民房,水富县复兴村村民老杨如是说。水富县是云南省受震灾最为严重的县城,乡村道路路基塌方、墙体断裂、涵洞受损、泥石流频发。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平稳有序、从容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看到了他们积极主动自救抗灾、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拼搏热情。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来自公文有约),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严重的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跨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中华民族自强不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纯朴、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表达敬意呢? 
  ——“以后你要好好报答你爸爸哦,没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时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学学生王克出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克父亲当日不顾自己安危,双腿跪地,经过4小时的努力,用双手狠命地从夷为平地的教学楼里挖出了儿子。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地震发生20小时后,谭刚义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我们会不会死?”“不会。”“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12日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黄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学张杨的手,互相鼓励,两只手紧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点左右被救出来。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因为有“情”,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有“情”,我们真心依靠,共度难关;因为有“情”,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连。毫无华丽辞藻的话语,毫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众多灾区人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曾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被亿万中国人熟知的经典语录,我们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呢? 
  ——“我意识到可能是地震,准备出门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庆合川南津街书园的21岁木工刘世伟,在地震发生的七、八分钟之内,主动将楼内近10名退休老职工背下楼逃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13日22时12分,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病人在,我们在!”12日下午2时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过去,川大华西医院第一住院部11楼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恢复安宁,该科30多名护士、10多名医生立下誓言。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则让我们看到了灾区内邻里、师生、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没有邻里间的小肚鸡肠,有的是尊老爱老救(来自gw9080.com公文有约)人危难的热心扶助;没有对无良师德的拷问,有的是大爱无声的永恒记忆;没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的是以病患安危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强震突袭,灾区人民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倾倒呢?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类似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众多的灾区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实举,书写一部展现中华民族人性光芒、与灾害斗争的抗争史。“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温总理在都江堰灾区现场的话语,依旧回荡在我们耳边。让我们真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祷,向灾区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