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作文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作文

  灾难既有人为的,还有自然的。每次大的灾难来临时,温总理总是冲在最前面。即便是平常的节假日,您也常常和穷区的人民在一起。温总理以独树一帜的平民风格,站在全世界的总理之首。
  汶川的这一次大地震,温总理以最快的速度亲临现场,迅速调动10万官兵,在没有陆路进到震区中心的情况下,他依然向部队发出救人死令。作为伟大而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抗震救灾的战士们纷纷写遗书,强行从水路和空中进入了震区中心。
  灾情实在是太严重了,温总理失声痛哭过,摔掉电话过,向着死难者深深鞠躬过,自己受伤过,人民对于这一切是历历在目的。在这个(来自公文有约)特殊的时刻,温总理为中国在世上树立了一个爱民、人道的伟大形象。
  中国经历过太多的磨难,但是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有媒体称: 2008年5个月里发生的事, 比过去10年还要多。为了举世瞻目的北京奥运,藏独闹剧刚刚结束,老天爷又来一场新的折腾。一切还都在全球媒体的注目之下。温总理的一举一动,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13亿人民的一举一动,对于两个多月后的世界奥运会影响之大是不可以想象的。中国需要强大,一定要办奥运。但是才面对过一个强大的美欧势力,现在又要面对更加厉害的自然界。
  整个中国都没有办法再睡好觉,这不是在演舞台剧,而是全真演出。每一堆废墟的下面,都压着一条条可能还存在的生命。生也罢,死也好,全球都在实播。
  大型的机器开不进去,英雄们就用双手向自然界夺命,刨也要把同胞们的生命刨出来。全国人民纷纷捐款,献血,有人甚至直接包车,组织人员前往灾区帮忙。
  中国在感动着世界。温总理再次用他最实际的形象感动着中国,感动着台湾海峡,感动着全球华人,感动着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中国有一位这样好的总理,中国怎么可能不强大?人命怎么可能不值钱?
  强帅之下岂有弱将?但是困难还是多得难以抗拒,大自然是凶狂的,用它的尾巴轻轻扫一下,好多的地方就成为废墟了。但是没有人投降,也没有人后退,只要温总理还在那里继续指挥着,英雄的子弟兵们就不断地会去寻找生命。
  奥运火炬在全球的传递中,世界让中国吃了不少苦,但是当第二次的灾难再让中国面对的时候,世界却向中国伸出了友谊的手,中华民族空前地坚强和团结,与大自然如此坚强地搏斗,世界是无不惊讶的。灾难,让中国提前成为全球明星。
  全球华人在捐款,世界人民在捐款。这不仅仅是支援和同情,还有一份深深的敬意。奥运会是一定会办成功的!抗震虽然还很艰难,前面的路依然难走,但是世界与中国同在!加油!敬爱的同胞们!
  我们向您们敬礼!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伟大而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还有尊敬的温家宝总理!

四川地震的感想作文

      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目前还有很多群众被困在废墟之下。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和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地震救援队分别抵达灾区,全力搜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群众的生命。各相关抢险救援队伍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和受损公共设施,努力争取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重灾区。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抢救到底。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尽快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早一秒到达灾区,多一分救灾保障,生命的抢救就多一分希望。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才能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让灾区群众感受温暖,稳定情绪,增强战胜地震灾害的自信心。要科学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把各种抗震救灾资源和力量有效地协调、整合起来,投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救灾效率,加速救灾进展。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是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各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项抢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御天灾的伟大力量。

四川加油![抗震救灾作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7分,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半个亚洲,房屋倒塌,损毁不计其数;人员伤亡数以万计。…..  
  灾难发生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震惊了!救援队赶来了,医疗队赶来了,温总理也在第一时间赶来了!所有有热血的人们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出钱,出力,献血……感动,震撼之余我却不禁反思–为何在科技如此先进的二十一世纪,还会发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地震”?为何倒塌房屋如此严重?为何学校的教学楼几乎全部倒塌?……看着那一张张哭泣,焦急等待的脸;听着那象征希望的微弱呼救,我一次次的掉下眼泪。想着那些被埋在每天学习,嬉戏的教学楼下的同学,我的心一次次被揪紧。特别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位亲手在废墟下挖出自己女儿的爸爸!真是伟大的人!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四川人民一定会重建家园!四川加油!

四川抗震救灾作文

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在政府的层面,中央政府此次在震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相较于过去的突发灾难,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而这一长足进步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更有望为以后的政府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在媒体的层面,各路媒体深入采访报道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堪称实现了某种历史性的飞跃。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的两个频道、四川电视台以及成都电视台全部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对灾情和救援工作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报道,其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最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信息。这种强大的报道力度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人动容。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
从非典到洪灾,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这一次的特大震灾,更是让人们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捐款狂潮,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类赈灾义演正在紧张准备,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
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抗震救灾的感人文章作文

揪心地牵挂着那些废墟下生死未明的兄弟姐妹,许多公众都选择了以捐款的方式参与救灾,但他们通过银行和邮局捐款时却习惯性地遇到了手续费。献爱心竟然还收手续费,这种费让他们很有心理障碍,于是纷纷呼吁银行取消捐款手续费——银行这一次反应异常迅速,闻听建议后中行、建行、中信银行当即宣布对所有的赈灾捐款开
通绿色通道,并全部免除手续费。不少地方邮局也接受建议及时取消了手续费。
很是为此感到欣慰和感动,不仅是为银行的闻过则改,更是从中感受到一种公众和银行为了抗灾救命而互相沟通、彼此呼应的可贵精神。很显然,公众所以发出免除手续费的呼吁,并不是心疼和在乎那几元钱,而是完全为了救灾的凝聚力;银行开始所以收手续费,我想,也绝非唯利是图和发人民的爱心财,而是在延续收费习惯中疏忽了这个问题——所以听到公众的呼吁后,他们立刻接受了建议,在彼此呼应中共同完善了爱心的通道,使一笔笔善款能够毫无成本和障碍地传递到灾区人民手中。
抗击这种大灾大难,需要我们的彼此呼应:看到问题就要有人呼喊,有人呼喊就要有人回应——我们要通过这种彼此呼应互相感受到对方的体温,互相听到对方的心跳,这样我们才不是彼此孤立、单打独斗的个体,才不会感到孤单和寒冷,我们的社会才能凝成一股绳,所有的资源才能凝聚到抗灾救命这个当下最紧迫的事情上,众志成城战胜灾难。
所以提起“彼此呼应”这个议题,是看到公众针对抗灾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可爱的人民,他们积极地响应各种号召支持政府抗灾,不仅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不仅争相排队献血,不仅通过MSN签名为灾民祈福,还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地就救灾提出了许多非常及时、现实、可具操作性的建议:比如,有人建议应立刻进行心理介入和展开心理援助;为借助火炬传递凝聚抗灾力量,有人建议火炬手制服上加上团结抗震口号……网上有许多针对一线救灾救人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建议。
这些建议有的可能并非当下急务,有的不具操作性,有的不太合理,或者有的建议是政府正准备做的事——无论建议如何,它都是公民为了救灾而费心思想出来的,跟捐钱捐物献血一样,也是公民为了救灾而贡献出的一份自己的心力,也是公民参加救灾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公众对救灾的积极参与,包含了公众对社会动员的积极响应和对救灾的一腔热忱。无论如何,我们的政府应善待和尊重公民这种积极建言的热忱,选择公共认同度比较高的建议进行积极回应。
如果公众的救灾建议不具操作性,应耐心地解释不具操作的原因;如果采纳了公众的建议,应告诉公众这是听取了公众建议后才做的。只有这样互相尊重彼此呼应,才能把每个人动员到救灾事务中,否则会冷了他们的心。一方面,救灾需要在群策群力中吸纳民间智慧,尤其是网友凝聚起来的智慧,往往会对救灾起到很现实的作用,全民救灾不能忽视这种草根智慧。另一方面,如果及时回应了公众的建议,会对公众参与救灾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会在彼此呼应中极大地鼓舞救灾的士气,公众会在被尊重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感受到一种抱在一起彼此取暖的凝聚力,那样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团结在一起。
不仅是政府与公民之间,抗灾救命中许多方面都需要彼此呼应:公民之间需要彼此呼应,对有利于抗灾的呼吁要一呼百应;政府与灾民间需要彼此呼应,要互相给对方温暖和信任的眼神;救灾者与待救者之间更要彼此呼应,需要救灾者不惜一切代价、不放过一切机会、不遗忘一个角落呼喊废墟下的名字,也需要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们尽力发出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回应声,证明生命的存在,彼此呼应互相鼓劲,这样才能战胜灾魔。
永远不要在抗灾救命中单打独斗,我们需要通过彼此呼应站在一起,需要彼此呼应凝成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