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催眠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催眠后的副作用及处理

 常见的表现

  催眠后副作用主要是在催眠中予以不当的暗示语造成的,只有经过再一次的催眠性暗示才能消除,大家不必有所顾虑。常见的表现如下:

  1.一般性反应

  有些人在催眠后出现头昏、头痛、无力、多梦等不适,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催眠,尤其在深催眠状态下忽然叫醒受术者,醒后突然起床所造成的,或由于醒来之前未给受术者以轻松愉快的暗示。

  2.情绪的改变

  由于催眠中对受术者暗示不当或对于其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后未给予正确的诱导和分析,醒来后会使受术者情绪变得急躁或抑郁,并持续很长时间。

  3.记忆减退

  催眠能提高记忆能力,但在催眠状态下运用不当的暗示后可损及受术者的记忆,甚至对既往的某些记忆也有影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在下一次催眠中进行增强记忆的训练,如阅读外语或学习算术,并施以增强记忆能力的暗示:“通过信息证明你的记忆功能很好,今后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会感到记忆很好,不会再为记忆力差而苦恼。”

  4.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也是由于催眠暗示不当造成的,施术者的人格也会影响受术者。在暗示时注意不可以将施术者本人的一些不良人格影响受术者。

  以上介绍的问题催眠师应该注意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了,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给受术者带来更多的不必要的伤害。

谈过催眠术很多,不过这方面好像从未仔细介绍过。倒不是故意不提,而是我认为这根本不算个问题,所以也就忽略。但最近问过的人太多,曾经在一个电话里,家长给孩子咨询催眠术,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是哭笑不得,“ 做催眠会不会走火入魔?”,在给同行做催眠演示时,也有朋友问过我“催眠会不会醒不过来?”。而最近听过一个培训班的教授对催眠做出了一个比喻“催眠治疗心理问题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虽然很快,但如果把握不住,也很危险。”让我就比较困惑。其他的问题也很多,但这些问题比较典型。也使得我感觉应该把催眠的副作用及危险性做一个比较明确的阐明,使大家更明确些。

催眠术肯定有副作用,但并不是像气功,降头术一样。催眠术不是巫术,虽然他的原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操作也类似于气功,但和它们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一个催眠师的基本功和灵性修为达不到的话,他只会催眠失败,也就是说不能把来访者催眠了,根本不会存在“走火入魔”或“出偏”的问题。至于这里所提到的灵性修为也并非气功的那种修练,稍后我会再发一个贴子仔细向大家阐述一下。

催眠术的副作用在于催眠师,而不在于催眠术的本身。

副作用一:

如果一个催眠师在催眠过程当中,经验及修为不够的话,他会忽略一些必需的暗示。比如清醒后的情绪暗示及机体恢复暗示,那就会导致受催眠者有迷茫、头昏、四肢乏力、头重脚轻的生理反应。同时由于暗示不当或对其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后未予以正确诱导和分析,醒复后受术者的情结会变得急躁或抑郁。比如我们在催眠当中会使受术者身体完全放松无力,如果在催眠结束时,你没有给他恢复力气的这种暗示,那他醒来后,就会感觉四肢乏力,就需要再导入催眠状态进行重新暗示。当然里面也存在着受催眠者自身一些原因。但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再通过催眠暗示一一消除。而且对于一个专业的催眠师来说,很少会出现这种愚蠢的错误

副作用二

在我的治疗过程当中,也有受催眠者有过心理情绪方面的反映。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复。比如我们治疗严重失眠的来访者,在经过几次催眠治疗后,会有几天睡眠非常的差,出现了很大的反复。但这完全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是问题完全解决的前兆。再比说我们在治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的时候,经过催眠治疗后,他可能会在初期感觉没有自我,自我意识弱了很多,这让他不舒服,但这恰恰是一个潜意识改变心理防御机制的过程。非常的正常。

副作用三:

“移情”的处理,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非常注重避免移情的出现。但在催眠的过程当中,移情是必需的。原因很简单,在催眠过程中,我们是直接和一个完全暴露的潜意识进行了交流,亲和感和信任感建立的非常的迅速和彻底。催眠师就是需要这么一种完全的依赖和绝对的信任,来进行心理暗示和灵性改变。这也是催眠效果显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在心理治疗完毕后,我们也会用相当多的次数来进行解移情的催眠处理,也并不复杂。

催眠术的危险性在于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的催眠术只是用一种套路解决所有问题,服务范围和对像限制非常的大。但现代催眠和中医类似,讲求因病施治,对不同的对像,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反应,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如果没有仔细分析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就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说我们经常做的年龄倒退,通俗的说是重回过去,但并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更多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即时的进行心理暗示诱导改变。所以这种方法的真实模拟性非常高,疗效也非常显著。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心理创伤非常严重,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来访者,我们就要慎重考虑。曾经就有过一个被性侵犯过的女生在进行年龄倒退时,催眠师未及时进行暗示改变而导致情绪失调而自杀了。年龄倒退的方法对她就不适应,那等于使她又被侵犯一次,结果适得其反。

那催眠术的另一种危险就是大家从电影,小说里看到的,催眠师利用催眠做一些危及社会及他人利益的事情,控制别人去做一些事情。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出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现在没有一种力量去约束和监督它。“绝对的权利只会使人绝对的腐化。”道德对一个催眠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道德败坏的催眠师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在做深度催眠时,都会要求有第三者在场。那在首次催眠时,特别是对女生,也是要求有第三者在场。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杜绝这种危险的发生。我可能不是一个高水平的催眠师,但我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和遵守着我的职业操守。

以上就是催眠当中可能会发生的催眠副作用及危险性,这些问题也都是可以解决的。不必有所顾虑。它并不像抗抑郁,焦虑药那样,在改善情绪的同时,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还是那句话,催眠术本身不存在副作用及危险性,问题在于催眠师的能力及职业操守。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