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成长历史

  10年前的8月8日,吉利首款汽车在浙江临海下线,以低价策略敲开了进入汽车市场的大门。低价,在当时是优势,现在却是瓶颈。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成为低品质、低档次的代名词时,如其他欲有所为的自主品牌一样,吉利选择了“战略转型”。

      从车标到宣传语,从产品的更新拓宽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这家以经济型轿车起家的民营企业,正经历着品牌形象提升和产品系列转型的特殊时期。相对于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动辄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言,吉利只是汽车界的“婴儿”,但走过10年艰难的创业之路,吉利汽车已经羽翼渐丰。

      在吉利高层领导心中,已经画出了这样的蓝图:到2015年,吉利的生产规模达到200万辆,其中70万辆在国内销售,企业脱胎换骨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

      转型 从价格到技术

      无论在生产车间还是在研发大楼、总部办公大厦,“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这一标语都随处可见。刘金良表示,吉利转型完成以后,在保持原有成本和价格优势的前提下,要实现技术领先,品质优秀。

      技术领先并非空谈。在高速爆胎安全领域,吉利集团率先提出了BMBS技术,即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这一彻底化解爆胎风险的技术全世界领先,成为吉利汽车“总体跟随、局部超越”策略的最佳体现。BMBS之外,在发动机CVVT技术、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助力EPS等核心技术方面,吉利还拥有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杀手锏”。

      同时,在油电混合动力、电子平衡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也实现重大突破:在西部,吉利首批上市的国Ⅲ远景CNG双燃料车抵达乌鲁木齐仅两天就被抢购一空;C-NCAP被央视曝光后,在众多媒体的注视之下,吉利远景碰出了42.2分的成绩,成为目前碰撞安全性能测试中唯一获得四星级的自主品牌轿车车型。

      成长 做中国的“丰田”

      四种不同的车标,涵盖各个细分市场;近30款全新车型,完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变速箱……走进位于浙江临海的吉利汽车研究院试验大楼,记者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悬挂全新“东方神鸟”车标的雄鹰系列车型;悬挂盾形的金色车标的跑车系列;悬挂由红、黑、黄三色组成的“六方块”车标中高端车型,吉利汽车的分品牌产品布局已然成型。城市SUV、MPV、概念车、首款中型商务轿车,还有反映吉利开发能力的混合动力车、甲醇轿车,加上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产品,产品线初成规模。

 王自亮告诉记者,到2015年吉利将在经济型轿车、基本型轿车、中级轿车、豪华高档轿车、紧凑型皮卡5个技术平台上延伸出15个产品平台,推出40余款产品。“我们要向丰田看齐。”问及最终发展目标,刘金良的回答平淡而不失雄心:“目前中国这么多汽车品牌,竞争到最后只能剩下6-8家,吉利汽车希望成为其中一家。”

2001年11月9日,吉利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1年,浙江青年集团诞生了中国第一辆高三等级的豪华客车。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出口国外,在2004年就以5000辆的销量成为中国轿车出口量最大的自主品牌企业;

    2003年,浙江青年集团一举跻身国家客车企业10强。

     2004年,在全国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吉利首次入围,成为国内十大汽车厂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2005年6月,吉奥suv汽车出口欧洲161辆,成为国内首家出口欧洲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2005年6月28日,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浙江万向集团以3.99%的比例入股,成为广汽股份第二大股东。

    2005年9月13日,吉利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五大汽车展之一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舞台上,世界顶级车展没有中国车的历史就此终结。

    2006年8月,台州被列入由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八个“国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吉利控股集团和浙江吉奥汽车公司被授予“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称号。2006年10月,吉利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tx4出租车的协议。吉利成为这家英国古老的出租车生产公司的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