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防病技术

随着养鳖业的逐年发展,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更新,有不少地区的养殖水平日趋提高,成活率普遍可达90%以上,但仍有许多养殖户不重视养殖期间的管理导致甲鱼大规模发病,尤其在养殖后期商品鳖时居多。如何使养殖甲鱼长得快而好,其主要因素按影响因子排布可归为此四类:温度、水质、苗种、饲料。  
   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甲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不仅与摄食水平密切相关,还直接关系甲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不同品系的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有所差异:泰国苗的温度需略高于台湾苗,最适水温分别为31.5℃和30.5℃。中华鳖苗的最适水温则在29.5℃,温度误差最好在+-0.5℃范围内。控制最适的水温可使甲鱼摄食与活动消耗保持最佳动态平衡,从而使能量积累达最大化,生长最快。  
   二、水质: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水质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则是关键。调节好养殖水体可使养殖成功了一半。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亟需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判断养殖用水的好坏并不以颜色论,也不以混浊度论,单从外观上看,可根据水体的活动程度判定该池养殖的好坏。具体来说,整个养殖池水呈现活水状态即为好水,类似于江河中船开过后泛起的层层暗涌。从小苗放养至甲鱼养成,常用的可调节养殖用水的产品有:饲料、微生物制剂、中草药、某些抗生素和消毒剂、维生素等。
   小苗放养前一般需对温室进行消毒处理工作,新建温室则需对池子进行去碱。去碱的简易方法是用醋对池壁、池底进行喷雾后加水浸泡三天至一周后排水再注水进行浸泡,放养前—两天排干后注入新水即可。温室消毒现常采用甲醛熏蒸法,有加热熏蒸和甲醛加高锰酸钾反应熏蒸法两种。加热熏蒸用量为每500ml甲醛可消毒20—25m3空间;反应熏蒸用量为170g高锰酸钾加入到500ml甲醛中可消毒30m3空间,为防止反应气体爆出伤害人体,可采用废旧报纸或吸水纸包裹高锰酸钾后投入甲醛溶液中离开。养殖三年以上的温室建议进行空间消毒和池子消毒。老池子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泼洒处理,泼洒量约为100-200ppm,冲洗干净后注入新水便可。  
   小苗出壳前约4天可敲破几个蛋壳检查苗种体质状况。卵黄吸收均匀、颜色正常的小苗体质较好,在苗种护理期较易护理;反之,卵黄吸收不好、颜色发白的鳖苗则体质较弱,在苗期需加强护理。苗期的护理可在孵化出壳前在孵化房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维生素c和“肠宝”微生物制剂,体质偏弱的还可添少许葡萄糖,出壳后的小苗可在盆中或沟中集中暂养2天左右以便于鳖苗的脐带收口和卵黄吸收完全,放养前,可在运输盆中适量添加饲料粉末以利小苗开食。
   稚鳖养殖期,水体的调理主要以饲料和“肠宝”等微生物制剂为主。在鳖苗养殖护理期间,投食尤为重要,该期需持续20余天。由于肥水的需要,饲料要略有剩余,且除食台板外,池底两侧由远及近按密度由稀到多也应略撒一部分饲料颗粒直至小苗全部集中于食台上。此期饲料操作得当可完全避免“白点”、“白斑”的发生。该期在饲料中添加10—20g的“肠宝”可明显改良鳖苗消化道内环境,避免肠炎的发生,持续使用还可促进小苗的摄食,调理肝脏,改善甲鱼粪便的微生物组成,从而间接改良水质。                                                   三、苗种:在甲鱼养殖过程中,除却温度与水质的控制外,苗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外塘养殖而言,温度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体色形态外观好的苗种就更显重要。
  四、饲料:在甲鱼的养殖过程中,饲料是重要的主导因素之一,是甲鱼维持生命和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营养素的载体。甲鱼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5类,其在甲鱼体内具有3种功能: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和调节生理机能。大体来说,甲鱼饲料生产厂家均会严格把握原料的采购,尤其是品牌饲料更是如此。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基本上的饲料生产商都会注重各自品牌饲料的质量、饵料系数、适口性等。所以养殖户不必在饲料质量上怀疑其质量检测的规范性,而可以在质上加以提升,如添加一些鸡蛋、鸭蛋或蝇蛆、蚯蚓等鲜活饵料。一般在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时以添加鸭蛋为好,适当的还可添加一些冬瓜等含维生素较高的植物类。添加量鸭蛋以每公斤饲料添加2个为好,最好是孵化过5-6天的鸭蛋;冬瓜等植物性新鲜原料一般每公斤饲料可添加到10-15%,甚至更高,即2-3两以上。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lick to changeSecurity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