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甲鱼

甲鱼养殖 氨氮高的分析解决方法

目前甲鱼养殖基本上是高密度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池塘载鱼量大,水环境比较差,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偏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也经常出现,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氨氮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降低氨氮在水中的含量。
一、氨氮的主要来源
1、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态氮。在甲鱼池塘中,投喂的甲鱼配合饲料、冰鲜鱼、螺肉等饲料的残渣以及死亡的甲鱼和其它野杂鱼的尸体都可以分解产生氨氮。
2、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氨态氮。反硝化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厌氧环境,当甲鱼池水体呈富营养化时,水中溶氧很低,温度又比较高时,反硝化微生物如梭状芽孢杆菌等会将水中的硝酸还原为亚硝酸和氨。
3、甲鱼、搭养的其它鱼类以及野杂鱼的代谢产物一般以非离子氨的形式排出,从而引起水体中氨态氮的上升。
二、氨氮的危害
在集约化养殖的甲鱼池塘中,如果不能及时换水,日常管理稍有疏忽,极易造成水中溶解氧过低而氨氮过高,从而影响甲鱼的生长,甚至生病死亡。这主要是由于甲鱼除行肺呼吸外,在水中仍利用其富有毛细血管的口咽粘膜、腹甲皮层和泄殖腔的内壁与水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当水体中甲鱼和其它水生动物排泄物、残饵以及有机碎屑的不断氧化分解,致使氨的含量增加,并且pH值又比较高时,离子铵向非离子氨的方向转化率高,非离子氨成倍增加,于是氨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此时硝化细菌由于氨的急剧增多而受到抑制,使亚硝酸不能被进一步氧化成硝酸,从而导致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而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被甲鱼吸收后进入血液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导致低氧血症,使各组织缺氧,各脏器逐渐发生病变、坏死而引起甲鱼大批量死亡。
经过几年来的甲鱼养殖,笔者发现甲鱼对氨氮的耐受力要求是小于0·4毫克/升,当水中氨氮大于0·6毫克/升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甲鱼则会逐渐出现腐皮、穿孔,进而发展为白底板、水肿、气肿等病而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性死亡。2000年7月广州市番禺一个体甲鱼养殖场就出现了此种情况,开始每天死亡几十只,后来发展到每天几百只,待其拿来病甲鱼和水样给笔者诊治时,这个塘已累计死亡甲鱼4000—5000只,经测水样,氨氮达到1·5毫克/升,亚硝酸盐0·3毫克/升。当然,甲鱼的生病死亡有其复杂原因,但不能不说池塘水质中氨氮过高是甲鱼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三、有效降低氨氮的对策
1、每次干塘后,往池底泼洒复合光合细菌和活性酵素等生物制剂,并用耙子耙松底泥,然后加水到10厘米,使底泥中的有机废物被充分吸收和转化。
2、饲料行水上投喂,饲料团沾一点点水,并用3—5个钉固定住,防止被甲鱼推落水中,并且投喂的饲料应严格控制在2—3个小时内吃完。每天坚持观察甲鱼摄食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增减饲料量,尽可能地把剩料以及散失的饲料控制在最低限度。
3、当夏季来临温度偏高时,在池塘的进水口处或食台旁用竹固定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生漂浮植物,但数量不能太多,当生长过密或有死亡植株时要及时捞出,使其保持一定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为甲鱼提供阴凉避暑的场所,达到局部降温的目的。
4、由于目前普遍存在水源水质不良的状况,笔者提倡使用足够面积的沉淀池,水体经沉淀消毒处理后再进入甲鱼池。并且池塘要定期冲水、换水,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以利于甲鱼正常呼吸和加速含氮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5、在池塘中搭养鳙鱼、鲢鱼、本地塘虱等鱼类,充分利用水中散失的甲鱼饲料和其它有机物质,从而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并且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6、及时清理池塘中的病死甲鱼以及其它鱼类的尸体,池塘下风口处漂浮的死亡藻类等有机碎屑也要及时清除。
7、使用的饲料板既能使甲鱼正常摄食,又不致于饲料被轻易推入水中。
8、定期用底保净等物理吸附剂(20ppm)泼洒池周边和投饵区,降解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增加溶解氧含量,稳定水质。

甲鱼养殖防病技术

随着养鳖业的逐年发展,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更新,有不少地区的养殖水平日趋提高,成活率普遍可达90%以上,但仍有许多养殖户不重视养殖期间的管理导致甲鱼大规模发病,尤其在养殖后期商品鳖时居多。如何使养殖甲鱼长得快而好,其主要因素按影响因子排布可归为此四类:温度、水质、苗种、饲料。  
   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甲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不仅与摄食水平密切相关,还直接关系甲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不同品系的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有所差异:泰国苗的温度需略高于台湾苗,最适水温分别为31.5℃和30.5℃。中华鳖苗的最适水温则在29.5℃,温度误差最好在+-0.5℃范围内。控制最适的水温可使甲鱼摄食与活动消耗保持最佳动态平衡,从而使能量积累达最大化,生长最快。  
   二、水质: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水质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则是关键。调节好养殖水体可使养殖成功了一半。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亟需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判断养殖用水的好坏并不以颜色论,也不以混浊度论,单从外观上看,可根据水体的活动程度判定该池养殖的好坏。具体来说,整个养殖池水呈现活水状态即为好水,类似于江河中船开过后泛起的层层暗涌。从小苗放养至甲鱼养成,常用的可调节养殖用水的产品有:饲料、微生物制剂、中草药、某些抗生素和消毒剂、维生素等。
   小苗放养前一般需对温室进行消毒处理工作,新建温室则需对池子进行去碱。去碱的简易方法是用醋对池壁、池底进行喷雾后加水浸泡三天至一周后排水再注水进行浸泡,放养前—两天排干后注入新水即可。温室消毒现常采用甲醛熏蒸法,有加热熏蒸和甲醛加高锰酸钾反应熏蒸法两种。加热熏蒸用量为每500ml甲醛可消毒20—25m3空间;反应熏蒸用量为170g高锰酸钾加入到500ml甲醛中可消毒30m3空间,为防止反应气体爆出伤害人体,可采用废旧报纸或吸水纸包裹高锰酸钾后投入甲醛溶液中离开。养殖三年以上的温室建议进行空间消毒和池子消毒。老池子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泼洒处理,泼洒量约为100-200ppm,冲洗干净后注入新水便可。  
   小苗出壳前约4天可敲破几个蛋壳检查苗种体质状况。卵黄吸收均匀、颜色正常的小苗体质较好,在苗种护理期较易护理;反之,卵黄吸收不好、颜色发白的鳖苗则体质较弱,在苗期需加强护理。苗期的护理可在孵化出壳前在孵化房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维生素c和“肠宝”微生物制剂,体质偏弱的还可添少许葡萄糖,出壳后的小苗可在盆中或沟中集中暂养2天左右以便于鳖苗的脐带收口和卵黄吸收完全,放养前,可在运输盆中适量添加饲料粉末以利小苗开食。
   稚鳖养殖期,水体的调理主要以饲料和“肠宝”等微生物制剂为主。在鳖苗养殖护理期间,投食尤为重要,该期需持续20余天。由于肥水的需要,饲料要略有剩余,且除食台板外,池底两侧由远及近按密度由稀到多也应略撒一部分饲料颗粒直至小苗全部集中于食台上。此期饲料操作得当可完全避免“白点”、“白斑”的发生。该期在饲料中添加10—20g的“肠宝”可明显改良鳖苗消化道内环境,避免肠炎的发生,持续使用还可促进小苗的摄食,调理肝脏,改善甲鱼粪便的微生物组成,从而间接改良水质。                                                   三、苗种:在甲鱼养殖过程中,除却温度与水质的控制外,苗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外塘养殖而言,温度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体色形态外观好的苗种就更显重要。
  四、饲料:在甲鱼的养殖过程中,饲料是重要的主导因素之一,是甲鱼维持生命和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营养素的载体。甲鱼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5类,其在甲鱼体内具有3种功能: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和调节生理机能。大体来说,甲鱼饲料生产厂家均会严格把握原料的采购,尤其是品牌饲料更是如此。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基本上的饲料生产商都会注重各自品牌饲料的质量、饵料系数、适口性等。所以养殖户不必在饲料质量上怀疑其质量检测的规范性,而可以在质上加以提升,如添加一些鸡蛋、鸭蛋或蝇蛆、蚯蚓等鲜活饵料。一般在天气炎热温度较高时以添加鸭蛋为好,适当的还可添加一些冬瓜等含维生素较高的植物类。添加量鸭蛋以每公斤饲料添加2个为好,最好是孵化过5-6天的鸭蛋;冬瓜等植物性新鲜原料一般每公斤饲料可添加到10-15%,甚至更高,即2-3两以上。